马兰峪
即今河北遵化市西北马兰峪。明代长城要隘。正德、嘉靖年间,蒙古常由此入侵。为清东陵所在地。
即今河北遵化市西北马兰峪。明代长城要隘。正德、嘉靖年间,蒙古常由此入侵。为清东陵所在地。
1075—1127北宋常州晋陵(今江苏常州)人,字子安。第进士,又中词学兼茂科。历太学博士、太常少卿、知拱州。不附王黼、蔡攸。靖康元年(1126)主管龙德宫。次年,拒受张邦昌伪命,忧愤废食而死。
宋代宫观官名。以武官未至横行使臣和内侍两省押班者充任,掌点检本观官物,月终签押簿历。
官名。北齐置,为太府寺右藏署次官,佐长官右藏令掌署事。隋沿置,设四员,正九品。唐置三员,升正九品上。北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。金改右藏库副使,隶太府监。
官阶名。清乾隆五十一年(1786)改宣武大夫设,为武职从四品之封赠。
?—前321战国时燕国国君。公元前332—前321年在位。名失传。燕文公子。初立,齐即攻燕,取十城,既而复归之。燕易王十年(前323),魏公孙衍倡议魏、韩、赵、燕、中山“五国相王”,燕与赵、中山始称王
宋代太学学官及职事名。北宋仁宗时,始设太学正,差生员任职。神宗以后,增置命官学正,仍差上舍、内舍生为职事学正。两者职责相同,均掌行学规,凡诸生违规矩者,施以五等之罚,兼考校训导之职。参见“学正”。
?—1640清满洲正黄旗人,纳喇氏。初授牛录额真。天聪五年(1631)任户部参政,后擢承政。屡奉命通使朝鲜,商议互市,交涉事务,每多所要索。崇德元年(1636)从攻朝鲜,奉敕劝说朝鲜国王归顺。
齐王冠名。亦称侧注冠。《后汉书·舆服志下》:“高山冠,一曰侧注。制如通天,(顶)不邪却,直竖,无山述展筩……太傅胡广说曰:‘高山冠,盖齐王冠也。秦灭齐,以其君冠赐近臣谒者服之。’”后世因之,略有改动。
犍亦作楗。西汉建元六年(前135)唐蒙通夜郎后分广汉郡南部合夜郎国地置。治鄨县(今贵州遵义市西),元光五年(前130)移治南广(今四川筠连县境),始元元年(前86)移治僰道(今四川宜宾市西南,隋移今市
?—1462明山东邹平人。永乐时为皇太孙朱瞻基嫔。宣宗即位,进贵妃。有宠,取宫人子养为己子,是为英宗。宣德三年(1428)立为皇后。正统时尊为皇太后,景泰末预闻英宗复辟。卒谥孝恭,葬景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