闾史
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闾府文书之小吏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宰辩告诸男名。书曰:‘某年、某月、某日、某生。’而藏之。宰告闾史,闾史书为二,其一藏诸闾府,其一献诸州史。”
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闾府文书之小吏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宰辩告诸男名。书曰:‘某年、某月、某日、某生。’而藏之。宰告闾史,闾史书为二,其一藏诸闾府,其一献诸州史。”
即“南陵王”。
在今贵州天柱县西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),古州蛮起事,杨文进伐,至沅州,伐山开道二百里抵天柱,遂涉苗境,营小坪,即此。
官名。(1)西周置。《周礼·地官·乡师》:“及葬,执纛以与匠师御柩而治役。”郑玄注:“匠师,事官之属,其于司空,若乡师之于司徒也。乡师主役,匠师主众匠,共主葬引。”(2)春秋鲁置,掌管工匠。《国语·鲁
高昌畏兀儿亦都护。巴而术阿尔忒的斤之子。弟克失迈失继位不久死,袭其位。蒙哥即位为大汗时,因卷入当地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诸宗王反对蒙哥的阴谋,事泄被处死。
关隘名。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九里关北。参见“长薄”。
殷末帝乙、帝辛(纣)的别都。即今河南淇县。周初,平武庚、管叔、蔡叔之乱后,为卫国都。春秋时曾为狄人所居。《春秋》闵公二年(前660):“狄入卫”,即此。后属晋。《左传》襄公二十三年(前550):齐“伐
①三国魏黄初四年(223)改淮南国为郡。治寿春县(今寿县)。属扬州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怀远、凤台二县以南,寿县、肥西县以东,凤阳、定远、来安等县以西和巢湖以北地区。太和六年(232)为楚国,嘉平元年(24
?—416东晋南阳安众(今河南镇平东南)人,字叔惠。历尚书左、右仆射。时右丞傅迪好多读书而不解其义,因讥之为“读书虽多而无所解,可谓书簏”。时人重其言。出为徐、兖、江三州刺史。除尚书令,都乡亭侯。
以决水之法将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咸卤之地,使之成为沃土,提高粮食产量。始自秦汉,唐因之。至宋,已普遍推行。仁宗时,于绛州(治今山西新绛)地区淤田。神宗时,推行于京东西、河北、河东路及京畿等地,引运河
官名。匈奴置。以单于子弟充任,统领部众,位左、右独鹿王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