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(鍾)离之会
春秋时晋、吴等国举行的一次诸侯之会。晋景公十六年(前584),晋申公巫臣至吴,教授车战,使吴与楚为敌。晋厉公五年(前576),晋邀鲁、齐、宋、卫、郑、邾等国于钟离(今安徽凤阳东北)和吴相会。商讨共同抗楚。此会为吴和中原诸侯正式交往之始。
春秋时晋、吴等国举行的一次诸侯之会。晋景公十六年(前584),晋申公巫臣至吴,教授车战,使吴与楚为敌。晋厉公五年(前576),晋邀鲁、齐、宋、卫、郑、邾等国于钟离(今安徽凤阳东北)和吴相会。商讨共同抗楚。此会为吴和中原诸侯正式交往之始。
金人。又名赵三三。正大八年(1231),任宣差,从陕州同知完颜探春招募在城民充军,得军八百余,号“破敌军”。任权宝昌军节度使,兼行河解元帅府事,领兵屯金鸡堡。次年冬十一月,以行省停给军饷,粮尽,领军渡
亦译作回霸、回拔、灰扒。明海西女真四部之一。因河得名。居住在今吉林辉南境。原系萨哈连乌拉(今黑龙江)尼玛察部人,始祖星古礼,后移居扎噜地方,投璋纳喇氏,改姓纳喇。星古礼七传至旺吉努,势力始盛,尽收附近
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)改东都(今河南开封市)北面中门酸枣门为兴和门,后晋天福三年(938)改为玄化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后汉乾祐三年(950),郭威南下,汉主御之,诸军逃溃,汉主还宫“至玄化门”。权知开
古族名。商周时分布在今山东半岛东北部。从事农牧,能丝织。鲁襄公六年(前567)居地并于齐,民迁郳。
1232—1316元顺德邢台(今属河北)人,字太初。幼习儒经,至元十六年(1279)以荐为陕西按察司检法,未几辞归,居家讲学,因家近龙冈,时称龙冈先生。后召为太史院主事,辞不赴皇庆初,诏以翰林修撰致仕
春秋时族名。居晋国之东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(晋文)公说,乃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,以启东道。”韦昭解:“二邑戎狄,间在晋东。”又见于《吕氏春秋·不广》:“文公听之,遂与草中之戎、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
?—90东汉南阳安众(今河南邓州东北)人,字伯志。少传父业,通经。明帝时,举孝廉,以召对称旨,擢拜阿阳侯相。章帝建初中,征为尚书,奏言帝诸昆弟宜归藩国,被采纳。后窦太后欲从匈奴南单于请,出兵击北匈奴,
金临潢府(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)女真族人,字仲通,本名河西。大定间,被收充侍臣。二十八年(1188),擢进士第,升奉御。章宗即位,任监察御史,劾奏内侍梁道儿之奸。后以河东南北路按察使卒于官。
见“东莱郡”。
书名。明末清初方以智撰。除《开章》、《东西均记》外,凡二十六章。以为“均固合形、声两端之物也,古呼均为东西”,故名。写于隐居广西及湖南傜峒时期。顺治九年(1652)北归后完成,次年又加订正。主“公因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