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釉下彩瓷器

釉下彩瓷器

陶瓷名词。是一类在釉下彩绘的瓷器。据考古发现,南京三国吴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釉褐彩盖罐是中国最早的釉下彩瓷器。唐代湖南长沙窑进一步烧制出釉褐、绿彩瓷器。宋代河北磁州窑烧出白地黑花釉下彩瓷器。元代开始,青花瓷器作为釉下彩瓷器的主流深受世人喜爱。因彩绘在釉下,不易磨损或脱落,实用性强,在近代和当代瓷器制作中得到广泛运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谥号

    古代帝、后及大臣、名士死后依其生平事迹而为之所立之称号。参见“谥法”。

  • 右藏署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为太府寺下属机构,设令、丞为正副长官。隋沿置,有令二员、丞四员。唐亦设于太府寺,设令二员、丞三员、监事四员。掌金玉、珠宝、铜铁、角骨、齿毛、彩画及诸州贡物库藏。入库,由太府卿、御史监阅

  •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

    宰相职衔。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中书省为凤阁、门下省为鸾台,遂有此称。神龙元年(705)复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
  • 永康陵

    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墓。在今陕西三原东北陵前村。武德元年(618),追尊虎为景皇帝,庙号太祖,陵曰永康。陵前神道西侧华表有题篆曰:“唐永康之陵。”

  • 托高会

    清代台湾番族(高山族)村社比武集会。集会时土官及众番各执长竿,束草为球(或作人头状)掷于空中,众人迎而刺之,中者为胜,称“麻丹毕”(好汉),捧酒祝贺。一般五年举行一次,南部琅峤诸社约三年一次。

  • 高启

    1336—1374元末明初苏州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字季迪,号槎轩、青丘子。元末往来于江浙,以诗名闻,与杨基等称四杰。又以所居,与徐贲等号北郭十友。洪武二年(1369)征修《元史》。次年授翰林院编修,

  • 集贤殿修撰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为馆职,元丰改制罢。元祐元年(1086)复置,为正六品贴职。政和六年(1116)改为右文殿修撰。

  • 五军部

    官署名。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政府置。崇祯十七年(1644)三月,在北京改原五军都督府而置,其职掌仍因袭明朝。

  • 河东

    ①地区名。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。战国、秦、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,所置河东郡即在这一地区。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。唐河东道,宋、金河东路(金分置南、北两路)皆在这一地区。《日知录》:“河东、山西一地也,唐之

  • 上官周

    1665—约1749清福建长汀人,字文佐,号竹庄。擅诗画篆刻,善人物、山水,于唐寅、仇英之外,别树一帜。与黄慎为闽派人物画之祖。著有《晚笑堂画传》、《晚笑堂竹庄诗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