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崇俭
明山西乡宁人,字大章。万历进士。授推官。崇祯十二年(1639)官至兵部右侍郎,总督陕西三边军务。次年败于四川农民军,遂削职下狱。后被处死。
明山西乡宁人,字大章。万历进士。授推官。崇祯十二年(1639)官至兵部右侍郎,总督陕西三边军务。次年败于四川农民军,遂削职下狱。后被处死。
又作张㔨督。 一名石会。 晋羯族部落首领。永嘉时,拥众数千,与冯莫突据上党(今山西潞城一带)称雄。石勒往投,劝归刘曜,曜封为亲汉王。后勒赐其姓石名会,称兄,结为知己。
古建筑的一种屋顶式样。两面坡顶。与硬山顶不同,屋顶悬伸在山墙以外(又称挑山或出山),在出挑的檩头上钉搏风板。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,也有无正脊的卷棚,山墙的山尖部分常做成五花山墙或三花山墙。最早见于汉画
官名。明代建文中于诸亲王府增设,与伴读、伴书合称三伴。一人。掌侍从亲王,讲陈经史。进见亲王时,侍坐,称名而不称臣,礼如宾师。成祖即位后罢。
北朝后期皇帝赐田之一。北魏前期,官僚皆赐职分公田一顷,不准买卖,以供刍秣。但自宣武帝以后,赐与公田允许买卖。东魏、北齐、北周时,皇帝除赐与公田外,还增添“横赐”,赏赐无定额、无定期,并准予买卖。至此,
明四川境内羌人之一。分布在今四川茂县北部。其名称偶见宋代记载。宣德二年(1427)左右,都督陈怀、指挥蒋贵征讨松潘卫所辖阿用等寨时,曾连带被镇压。万历元年(1573),复围茂州,时值都掌蛮起事失败,因
即今辽宁铁岭县南辽河支流凡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高句骊(今新宾县永陵镇东):“有南苏水、西北经塞外”,即此。旧说为今辽宁新宾县浑河支流苏子河,当误。
1887—1911清湖南浏阳人,原名大鹏,字鞠荪。早年入长沙高等普通学堂预备科肄业,并加入哥老会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参加萍浏醴起义,事败走日本,入东斌学校习军事,旋参加同盟会,任调查部部长。次年
田产底帐。宋代绍兴经界法规定,人户砧基簿由各户自造,图画田形坵段,标明亩步四至、原系祖产抑或典卖,赴县印押讫,用为凭证。各县亦置砧基簿,以乡为单位,每乡一册,共三本,县、州、转运司各藏一本。人户典卖田
即“器弩悉弄”。
?—1863清江苏江宁(今南京)人,字木君。道光进士。选庶吉士,改兵部主事,充军机章京,迁御史。道光二十年(1840)出任湖北荆州知府,历任广东盐运使、山西布政使、署山西巡抚等职。二十八年擢河南巡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