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州
隋大业元年(605)改吴州置。因春秋时为越国旧地,故名。治会稽县(今浙江绍兴市。唐后复分置山阴,并为州治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浦阳江(义乌市除外)、曹娥江流域及余姚市地。大业二年复为会稽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越州,天宝元年(742)又为会稽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越州。为浙江东道节度使治。五代吴越钱镠号为东府。南宋绍兴元年(1131)升为绍兴府。
隋大业元年(605)改吴州置。因春秋时为越国旧地,故名。治会稽县(今浙江绍兴市。唐后复分置山阴,并为州治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浦阳江(义乌市除外)、曹娥江流域及余姚市地。大业二年复为会稽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越州,天宝元年(742)又为会稽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越州。为浙江东道节度使治。五代吴越钱镠号为东府。南宋绍兴元年(1131)升为绍兴府。
清人。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将。咸丰四年(1854)任检点,守安徽舒城。次年升春官正丞相。天京内讧后,随石达开离天京出走,自皖赴赣。八年任元宰,转战浙、闽、湘、桂。后不知所终。
见“录白”。
战国时卫国人。时卫嗣君欲重税以聚粟,民不安。他说卫嗣君以王术,劝其薄税敛。见《吕氏春秋·审应》。
明嘉靖四十五年(1566)改龙州宣抚司置。治今平武县(万历中置宁武县为附郭,后改平武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和江油市,青川、北川二县部分地区。明、清属四川省。1913年废。
清矿商矿工之统称。
宋成都(今属四川)人,字伯枢。约于徽宗朝登进士第。绍兴十六年(1146),以左朝散郎知归州。后知黎州。著有《廉吏传》、《钓矶立谈》。
官署名。宋崇宁元年(1102)置,以宰相蔡京提举,侍从为详定官,卿监为参详官,并置检讨官。讨论有关宗室、冗官、国用、商旅、盐铁、赋调、尹牧等事,各由三人主持。三年,结束。宣和六年(1124)再置,命太
书名。明邝露撰。三卷。作者曾历广西岑、蓝、胡、侯、槃五姓土司境,为瑶女云亸娘留掌书记,归而述所见闻成是书。全书共一百九十七条,卷一记土司及各部落的制度风俗,卷二记山川古迹、交通道路,卷三记动植物产。文
明洪武九年(1376)改元西凉州置,治今甘肃武威市,属陕西都司,后改属陕西行都司。辖有今武威市地。清雍正二年(1724)改为凉州府。
①本指禾谷类作物的植株,泛指禾谷类作物。最早见于甲骨卜辞。《诗·七月》:“九月筑场圃,十月纳禾稼,黍稷重穋,禾麻菽麦。”又专指粟,多用于北方。《氾胜之书》:“种禾无期,因地为时。”《杂阴阳书》:“禾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