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阳县
①西汉置。属沛郡。因在谷水之阳得名。治今安徽固镇县西北。西晋废。隋开皇初复置。属徐州。唐显庆元年(656)并入蕲县。②本苦县,东晋咸康三年(337)改名。治今河南鹿邑县东。属陈郡。北魏、东魏属陈留郡。北齐废入武平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亳州。大业中属谯郡。唐初属毫州。乾封元年(666)高宗幸谷阳县之濑乡,以玄元皇帝老子生于此,改为真源县。
①西汉置。属沛郡。因在谷水之阳得名。治今安徽固镇县西北。西晋废。隋开皇初复置。属徐州。唐显庆元年(656)并入蕲县。②本苦县,东晋咸康三年(337)改名。治今河南鹿邑县东。属陈郡。北魏、东魏属陈留郡。北齐废入武平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亳州。大业中属谯郡。唐初属毫州。乾封元年(666)高宗幸谷阳县之濑乡,以玄元皇帝老子生于此,改为真源县。
唐济阳(今山东邹平)人,后徙光州(今河南潢川),字学道。唐总章二年(669)随陈政入闽,镇压蛮僚(畲族先民)起义。陈元光为漳州刺史时,曾以承事郎参理州事,劝课农桑,通商惠工,颇利于漳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
亦称牙山海战。日本以偷袭方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一仗。清光绪二十年(1894)夏,清政府租用英船高陞号等运兵增援驻防朝鲜牙山的清军。六月二十三日(7.25)晨,担任护航的北洋海军济远、广乙两舰先期抵牙
清雍正元年(1723)分诸罗县北半线地置。治今台湾彰化市。属台湾府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为日本侵占,1933年改彰化市。1945年日本投降后,原辖区改置彰化县,驻地仍称彰化市。
约201—270三国蜀汉巴西西充(今四川阆中西南)人,字允南。为蜀中儒学大师。后主刘禅时,历任劝学从事、典学从事、太子家令、光禄大夫。炎兴元年(263)魏军攻蜀,他劝后主出降。入晋,任骑都尉、散骑常侍
地名。亦称龙尾关(《大理行记》)。在今云南大理市(下关)。八世纪初期南诏王皮逻阁筑,为南诏、大理立国时都城南面的防戍要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,蓝玉等曾由此取大理。因位于洱河下游,故后又名河尾关、
唐时渤海五京之一。治今朝鲜新昌,一说在朝鲜咸兴。范围包括朝鲜咸镜南道、咸镜北道及两江道各一部,为渤海国往新罗的通道。下辖沃、睛、椒三州及十六县。沃州治今新昌附近,睛州治今新昌西北一百二十里处,椒州治今
见“乐律学”。
三国时琅邪阳都(今山东沂南南)人,字仲思。诸葛诞之子。甘露二年(257),诞叛魏于淮南,受父遣与长史吴纲至吴请救。吴拜为右将军,镇建业(今江苏南京)。击平施但之乱。天纪四年(280),晋伐吴,从丞相张
?—618一作薛仁果。隋兰州金城(今甘肃兰州)人。薛举子。勇武善骑射,号万人敌,凶残好杀。大业十三年(617),与父起兵,割据陇西。次年,父死继立,诸将猜惧。与秦王李世民战于折墌城(今甘肃泾川东北),
傈,傈僳语意为人或族。有栗些、力些、栗粟、傈苏等同音异写。藏族称之为笮巴。罗罗(彝族)别种。源于汉代的昆明和唐代的乌蛮。原分布在雅砻江、金沙江两岸广大地区。元代归丽江路军民总管府管辖;明代受丽江土知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