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伋
宋蔡州上蔡(今属河南)人,字景思。参政谢克家子。往来青城,毁容败服,助其父奉国玺走宋州。为高宗所知,以为祠曹郎,兼太常少卿。遭秦桧之厄,摈落二十年,始稍外迁而死。著有《四六谈麈》,主张四六文应着眼于命意遣词。其议论亦多切中时弊。另有《药寮丛稿》二十卷,叶适为之作序,今佚。
宋蔡州上蔡(今属河南)人,字景思。参政谢克家子。往来青城,毁容败服,助其父奉国玺走宋州。为高宗所知,以为祠曹郎,兼太常少卿。遭秦桧之厄,摈落二十年,始稍外迁而死。著有《四六谈麈》,主张四六文应着眼于命意遣词。其议论亦多切中时弊。另有《药寮丛稿》二十卷,叶适为之作序,今佚。
即“贸易圈”。
今青海东部与甘肃南部一带原为吐蕃唃厮啰政权辖区。宋英宗时,唃厮啰死,子董氊占黄河以北地区,另一子瞎氊据黄河以南地区,瞎氊死,子木征立。熙宁四年(1071),宋神宗采纳王韶招抚洮、河蕃族,进图西夏之建议
1548—1624明虞城(今属河南)人,字起修,号晋庵。万历进士。历官给事中、刑部侍郎等。学宗王守仁,为北方王门之代表人物,反对程朱派之“理在气先”说,谓“盈宇宙间只是一块浑沦元气”,“此气灵妙,自有
616—710或称阿罗喊。波斯人。唐显庆年间入唐。曾出使拂菻。又为武则天召诸蕃王,建造天枢。后官至右屯卫将军、上柱国,封金城郡开国公。卒于洛阳。
书名。清康熙帝撰。康熙五十二年(1713)开始编纂,雍正元年(1723)刊刻。五十三卷。分上、下编。上编五卷。“立纲明体”,下编四十卷“分条致用”,内有对数与三角函数表八卷。上编卷二至卷四为《几何原本
1872—1924安徽寿州(今寿县)人,字少侯。孙家鼐之孙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在日本加入同盟会。次年奉命回国,策动南京新军起义,事泄被逮下狱。辛亥南京光复后,任革命军江浙联军总部副秘书长。19
党项部落名。唐称横山(在今陕西横山东南)为“南山”,当时迁居此山一带的党项部落因以名部。
蒙古语,汉译“官人”。蒙古贵族、官员的称谓。
清代规定台湾番族(今高山族)村社占有的土地。清初汉人不断侵垦番社土地,时有纠纷,雍正五年(1727)巡台御史尹泰奏立社田。大社留给水旱土地五百甲(每甲合十一亩三分一厘),中社四百甲,小社三百甲,作为各
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庐州路为府。置江淮行中书省于此。明洪武以后直隶南京。治所同庐州路。辖境东北部较庐州路略有缩小。清初属江南左布政使司,康熙六年(1667)属安徽省,雍正二年(172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