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言不尽意

言不尽意

魏晋玄学命题。指文字不能完全地表达语言,语言不能完全地表达思想。源出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子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’”三国魏荀粲认为,圣人的思想,因其旨趣精微,非言辞所能尽表,故主张“六籍(经)虽存,固圣人之糠秕”。“象外之意,系表之言,固蕴而不出”(《三国志·魏志·荀或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晋阳秋》),即所谓“言不尽意”。王弼提出“修本废言”(皇侃《论语义疏》注引),“得意在忘象,得象在忘言”(《周易略例·明象》);晋张韩(即张翰)提出“留意于言,不如留意于不言”(《全晋文》卷一百零七),均同属此说。西晋欧阳建以言尽意论与此说相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对数

    数学名词。logarithm的中文译名。清初由波兰耶稣会士穆尼阁介绍到中国,最早见于穆尼阁和薛凤祚合译的《比例对数表》中。此书用“比例算”代表等比级数,以“同余算”表示等差级数,两者对应排列,说明对数

  • 龙泉瓷

    龙泉(元属处州路,今属浙江)出产的瓷器。始于北宋,元代大盛,以青瓷为特色。自龙泉经瓯江到温州,为龙泉瓷的产区,已发现的元代窑址多达一百余处。龙泉瓷行销海外,以“处(处州,今丽水)瓷”著称。

  • 张德辉

    1195—1274元太原交城(今属山西)人,字耀卿,号颐斋。金末为御史台掾。金亡,真定史天泽聘为经历官,后升参议。定宗二年(1247),忽必烈(世祖)召见,进讲儒术,推荐儒士。宪宗二年(1252),又

  • 陶钧

    即陶车。制陶器时所用的转轮。仰韶文化时期已开始使用。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是以圣王制世御俗,独化于陶钧之上。”裴駰集解引《汉书音义》:“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。”司马贞索隐引张晏曰:“陶,冶;钧,

  • 盐杂课

    清盐课之一。政府向盐商按引征收之官钱银、公务银、公费银以及各种附加税之统称。

  • 阿耆尼

    见“焉耆”。

  • 上清帝第一书

    奏折。康有为撰。清光绪十四年十月八日(1888.11.11)呈递。请求光绪帝内修政事、讲求变法,慎左右、通下情,以期十年致强,二十年雪耻。是书以大臣阻难,未能上达。

  • 英桂

    1798—1879清满洲正蓝旗人,赫舍哩氏,字香岩。道光年间以繙译举人考取内阁中书,累迁山东按察使。咸丰三年(1853)擢河南巡抚。太平军挺进湖北,奉命赴南阳布防。次年督办皖、苏、豫三省军务,围攻捻军

  • 神枢营

    明代京军三大营之一。原称三千营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改名。分为战兵、车兵、城守、执事等十营,设副将、参将、游击将军、佐击将军、练勇将军等十员分统之。并设有备兵坐营官、大号头官、监枪号头官、中军官以

  • 司鸡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鸡人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属官,掌祭祀时供鸡牲,大祭祀时亦掌报晓。正二命。下设司鸡下士以佐其职。隋开皇元年(581)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