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县
南朝陈光大二年(568)分南安县置。治今福建莆田县东南。隋开皇十年(590)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。移治今县。属丰州,贞观元年(627)后属泉州。宋至清历为兴化军、兴化路、兴化府治。产荔枝,宋时誉称“天下第一”。
南朝陈光大二年(568)分南安县置。治今福建莆田县东南。隋开皇十年(590)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。移治今县。属丰州,贞观元年(627)后属泉州。宋至清历为兴化军、兴化路、兴化府治。产荔枝,宋时誉称“天下第一”。
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南大红山。清康熙二十九年(1690),清军与准噶尔部噶尔丹大战于此。详见“乌兰布通之战”。
亦作羽集乜川、亦集乃。河名。今称额济纳河,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。
①指一般官吏。《书·盘庚》:“邦伯,师长,百执事之人。”②指专司某一职事的属官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“祀五帝,则掌百官之誓戒,与其具修。前期十日,帅执事而卜日,遂戒。”郑玄注:“执事,宗伯、大卜之属
官署名。明代内府贮库之一,隶内官监。设宦官管理。收存营造宫殿、陵墓等物料。
官署名。元大德十一年(1307),由隆福宫卫候司改名,简称卫候司。秩正四品(或升正三品)。领东宫控鹤卫士,兼掌仪从金银器物。隶詹事院。至治三年(1323)罢,泰定四年(1327)三月复置,隶皇后位下,
①战国时对集市之雅称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日暮之后,过市朝者,掉臂而不顾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谓市之行位有如朝列,因言市朝耳。”亦以此泛指人众会聚之地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思以一豪挫于人,若挞之于市
清代乡里之职役。即里中耆老,又称乡老。顺治十七年(1660)定里社之制,设耆老之职役。于本乡年高有德,众所推服之人内选充,不许置闲吏卒及有过之人充应。协助里社之长查察地方。
①古代君主。《广雅·释诂):“主,君也。”②家族之长,特指大夫。③神主,即供奉死者的牌位。④公主的简称。
地图名。又名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图。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。绘于汉文帝十二年(前168)前。绘于帛上,长宽各96厘米,比例尺约为1:170000—190000,上南下北。主区是汉初长沙国
或作册免。策即策书,汉代三公违法或得咎于皇帝,皇帝常以策书罢免之,故名。如宣帝免御史大夫萧望之,即使光禄勋杨恽策诏。东汉前期,遇有灾变,唯策免太尉。安帝永初元年(107),太尉徐防以灾异等原因策免。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