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英德州

英德州

元至元十五年(1278)升英德府置英德路,二十三年降为州。治今广东英德市(英城)。大德四年(1300)复为路,至大元年(1308)又降为州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、翁源二市、县地。属江西行省。明洪武二年(1369)降为英德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府正司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置。秩从三品,掌太子鞍辔弓矢等物,隶詹事院、储政院。三十一年,改宫正司。大德十一年(1307)复为府正司。至大四年(1311)罢。延祐四年(1317)复立,七年罢。

  • 柴绍

    ?—638唐晋州临汾(今属山西)人,字嗣昌。祖父仕北周、隋。幼任侠,补隋太子千牛备身。娶李渊女平阳公主。大业十三年(617),赴太原随李渊起兵,任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、马军总管。霍邑、临汾、绛郡、长安等

  • 昭武

    清初吴三桂年号(1678)。

  • 收发红本处

    官署名。清内阁所属办事机构。清中期置,掌收发红本,又简称“红本处”或“收本房”。题本经皇帝用朱笔批示,交由该处每日由六科领出传抄,年终缴回汇齐,入红本库存档。无定员,由大学士于满、汉中书、侍读内委派。

  • 郑崇俭

    ?—1641明山西乡宁人,字大章。万历进士。授推官。崇祯十二年(1639)官至兵部右侍郎,总督陕西三边军务。次年败于四川农民军,遂削职下狱。后被处死。

  • 毕士安

    938—1005北宋云中(今山西大同)人,本名士元,字舜举,改字仁叟。乾德进士。雍熙中,迁左拾遗兼冀王府记室参军。端拱中,知制诰。淳化中,为翰林学士。真宗即位,权知开封府,复为翰林学士。出知潞州,召为

  • 曹魏石经

    又称曹魏儒家石经、三体石经、正始石经。古石刻。正始二年(241)立于都城洛阳(今属河南)南郊太学讲堂西侧,用古文、小篆和隶书三种字体书写的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经文,共计约二十八块,早年已毁,宋以后常有残

  • 民埝

    民租河南、山东黄河滩地,为防水淹,筑小土堤拦护,称民埝。清政府初以其有碍河防,不利水流,严行查禁,后则将其纳入整体河防。乾隆二十三年(1758)规定:山东运河、卫河及南旺、蜀山等湖民埝,令该地方官于当

  • 江声

    1721—1799清江苏元和(今吴县)人,字䲔涛,后改叔沄,学者称艮庭先生。嘉庆年间,举孝廉方正。性耿直,不慕势利。与王鸣盛、毕沅相友善。年少读《尚书》,即感孔安国《传》庸劣。年三十,与

  • 昌化县

    隋置。治今海南昌江县西北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)省入宜伦县。元丰三年(1080)复置。移治今县西。明正统间又移治今县西北昌城。历属儋州、南宁军、琼州府。1914年改为昌江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