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绛州

绛州

北周武成二年(560)改东雍州置。治龙头城(今闻喜县东北),后移治柏壁城(今新绛县西南),建德六年(577),又移治玉壁城(今稷山县西南)。隋开皇三年(583),移治临汾县(十八年改正平县,今新绛县)。大业三年(607)改为绛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为绛州。天宝元年(742),改为绛郡,乾元元年(758),又改为绛州。属河东道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曲沃、稷山、新绛、绛县、翼城、河津、万荣、襄汾、夏县、垣曲、闻喜等市、县地。其后辖境屡有变迁。《新唐书·食货志》:“天下炉九十九,绛州三十”,为唐代著名的铸钱地。宋属河东路。金兴定二年(1218),升为晋安府。元复为州,属晋宁路。明洪武初省正平县入州,属平阳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),升为直隶州,属山西省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新绛、稷山、河津、绛县、闻喜、垣曲等市、县地。1912年废,改本州为新绛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薛平

    ?—832唐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,字坦涂。薛嵩子。嵩卒,他不肯受将士推任昭义留后,率眷赴长安。守孝期满后,授右卫将军,在朝中三十年。出为汝州刺史。元和七年(812),任郑滑节度观察等使,参加淮西之

  • 郁(鬱)孤台

    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北田螺岭上。相传建于唐广德至大历间,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,得名。唐虔州刺史李勉登台北望,慨然曰:“余虽不及子牟,而心在魏阙一也,郁孤台岂令名乎!”(《舆地纪胜》)遂改为望阙。南宋绍兴

  • 民曹郎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为尚书民曹长官,隶左民尚书。六品。晋分置左、右民曹郎。

  • 碧里杂存

    书名。明董谷撰。一卷。谷字硕甫,浙江海宁人。正德举人,曾官安义、汉阳知县,自号碧里山樵。是书杂记琐闻,多齐东之语。万历七年(1579),许琳附刻于《见闻纪训》。有《盐邑志林》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,均

  • 北齐后主

    后(後);556—578即高纬。北齐皇帝。公元565—577年在位。字仁纲。高湛长子。河清四年(565),武成帝禅位,改元天统。天统四年(568)亲政。在位期间,宠信陆令萱、高阿那肱等,诛杀宗室、外戚

  • 明江厅

    清雍正十一年(1733)置。因明江为名,治今宁明县东明江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东部地。属太平府。1912年改为明江县。

  • 六参官

    宋神宗元丰改制,命侍从官以上,每日在垂拱殿朝见皇帝,称常参官;朝廷各部门朝官以上,每五日在紫宸殿朝见皇帝,称六参官;在京朝官以上,每月朔望在紫宸殿朝见皇帝,称朔参官。

  • 鸣条

    亦名高堠原。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北;一说在今河南封丘县东。相传汤伐夏桀,战于鸣条之野,即此。

  • 蓬莱轩地理学丛书

    书名。亦称《浙江图书馆丛书》。近人丁谦撰。二集。第一集,三十五卷,取自汉至明诸朝正史四裔传,进行考证;第二集,三十四卷,包括《穆天子传地理考证》、《元秘史地理考证》和《元圣武亲征录地理考证》等,内容多

  • 农具记

    书名。清陈玉璂撰。玉璂字赓明,江苏武进人。是书专记农具,凡六十六种,包括耕田、灌溉、播种、收获、作场等农具,都是作者从直接观察中得来的。文字简明,是农具发展史的重要参考文献。《檀几丛书》收载此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