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秘书省

秘书省

官署名。晋代置,《晋书·徐广传》:“(徐广)除秘书郎,典校秘书省。”一说晋代称秘书寺,至南朝梁终改称秘书省,与尚书、中书、门下、集书并称五省。设秘书监为长官,领著作省,掌管国史的修撰及管理中外三阁图书。其官属有秘书丞、秘书郎、著作郎、著作佐郎、校书郎等。北魏又设秘书令,位在监下,还设有秘书钟律郎。时秘书省长官经常参议制度,因设有内秘书,亦称秘书省为外秘书。北齐置监、丞各一员,郎中四员,校书郎十二员,正字四员,又领著作省。隋初加置录事二员,领著作、太史二曹。大业三年(607),增置秘书少监一员,为秘书省次官,减校书郎为十员,改太史局为监。其后又改秘书监、少监为秘书令、少令。又置儒林郎十员,掌明经侍问,唯诏所使;文林郎二十员,掌撰录文史,检讨旧事。此二郎官皆炀帝即位前的直司学士,增校书郎员四十人,加置楷书郎员二十人,掌抄写御书。唐龙朔二年(662),改名兰台,改秘书监为兰台太史,少监为兰台侍郎,秘书丞为兰台大夫,咸亨元年(670)复旧。天授初,改秘书省为麟台,秘书监、少监、丞为麟台监、少监、丞,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以秘书监一员为长官,少监二员为次官,置秘书丞一员,秘书郎四员,校书郎八员,正字四员,主事一员,令史四员,书令史九员,典书八员,楷书手八十员,亭长六员,掌固八员,熟纸匠、装潢匠各十员,笔匠六员。并领著作、太史二局。后国史、太史分为别曹,秘书省但主书写勘校。北宋前期,典籍图书之事皆归秘阁,秘书省仅掌常祭祀祝板,置判省事一员,以判秘阁官兼任。元丰改制后,秘书省置监、少监、丞各一员,著作郎一员,著作佐郎二员,秘书郎二员,校书郎四员,正字二员。掌古今经籍图书、国史实录、天文历数之事,并领太史局。南宋初不置,绍兴元年(1131)复置。西夏亦置。辽、金、元改称秘书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保塞羌

    汉代对保卫边塞诸羌部落的统称。西汉景帝时,陇西研种留何羌愿助汉守边,求归附,汉处之于陇西郡南部,称“守塞羌”。后诸羌部附汉者日多,汉分别安置于凉州各郡边塞,命其保塞,称“保塞羌”。汉经常调其骑兵参与对

  • 体仁阁

    清阁名。在太和殿之东,与弘义阁相对。《清稗类钞》谓体仁、弘义两阁,即明时之文昭、武成阁。

  • 扬州府

    元末朱元璋先后改扬州路为淮海府、维扬府,至正二十六年(1366)改为扬州府。治江都县(今江苏扬州)。明初属京师,永乐后属南京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宝应县以南,长江以北,仪征、金湖等市、县以东地。清初属江南,

  • 刘澄之

    南朝齐人。官至都官尚书。曾与顾欢辩论“四本论”正误,并撰有《永初山川古今记》二十卷、《司州山川古今记》三卷,已佚。

  • 编訢

    东汉人。章帝元和二年(85)与李梵等人编制《四分历》。曾任治历官,曾奉敕总校《三统历》。

  • 赤盏尉忻

    1171—1233金上京(今黑龙江阿城)女真人,字大用。当袭父谋克,不就。明昌五年(1194)策论进士。任监察御史,上章请禁止诸王驸马至京师和买诸物。元光二年(1223),由许州统军使召为户部侍郎。升

  • 靖远王

    元代诸王封号,授龟纽金镀银印。至元二十七年(1290),太宗子阔出裔孙合带受封。

  • 武弁服

    皇帝之服的一种。唐代皇帝讲武、出征、搜狩、大射之服,有金附蝉,平巾帻。明代皇帝亲征、遣将时穿用,嘉靖八年(1529)详定。弁(冠)呈上小下大状,赤色,上十二缝,中缀五采玉石。衣裳舃等俱赤色,并有玉圭,

  • 知杂侍御史

    官名。唐宋时,御史台置侍御使,辅助御史中丞处理御史台事务,以尚书省郎中、员外郎充任。宋初,以侍御史兼知杂事,元丰七年(1084)始命侍御史不再知杂事。

  • 广里

    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。春秋齐地。《左传》襄公十八年(前555):晋伐齐,“齐侯御诸平阴,堑防门而守之广里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