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定府路
北宋庆历八年(1048)所置河北四安抚使路之一。治真定府(治今河北正定县)。领真定府,邢、洺、相、赵、磁六州兵马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平、行唐、藁城、宁晋、广宗、邱县、肥乡、临漳等市、县以西地区及河南安阳、鹤壁、林州、汤阴等市、县。金废。
北宋庆历八年(1048)所置河北四安抚使路之一。治真定府(治今河北正定县)。领真定府,邢、洺、相、赵、磁六州兵马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平、行唐、藁城、宁晋、广宗、邱县、肥乡、临漳等市、县以西地区及河南安阳、鹤壁、林州、汤阴等市、县。金废。
即“子兰”。
清代通过内阁公布的*上谕。
官署名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设立。受理凡不服地方审判厅判决之案而控告者,及不属大理院之宗室、觉罗第一审案件。于重罪为二审,轻罪为终审。置厅丞一人,掌理厅务,监督下级审判厅。下设刑科、民科,置推事
?—481亦作什寅、拾夤等。南北朝时吐谷浑王。树洛干子。北魏承平元年(452)继立,居伏罗川(今青海贵德西南),始有城居,信奉佛教。北魏曾两次遣军深入其境,掠取牲畜,收其秋稼,遂请降,遣子费斗斤为质,
唐贞观八年(634)改东合州为雷州。以地多雷震得名。治海康县(今广东雷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湛江市及雷州、徐闻、遂溪等市、县地。天宝、至德间曾改名海康郡。宋属广南西路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)置安抚司
一作钗哈堡(《清太祖武皇帝实录》)。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南柴河堡。明万历四十二年(1614)努尔哈赤争垦其地。
战国时出现之铁头盔。燕下都44号墓出土一顶较完整,用八十九片铁甲片编成,虽散失三片甲片,但基本保存原状,现已复原。全高26厘米,顶部用两片半圆形甲片合缀成圆形平顶,以下主要用圆角长方形甲片自顶向下编缀
爵名。北魏中期置,位第七等,低于伯。亦作为赏赐。太和二十三年(499)定为从三品。
书名。撰者不详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十七篇,列于农家,并云“六国时,在齐、楚间”。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年老居野,相民耕种,故号野老。”《隋书·经籍志》已不载。久佚。清马国翰据《吕氏春秋》之《上农》、《
官署名。北齐置,掌宫廷诸乐及行礼节奏事务,设令、丞为长贰,兼领清商部丞,隶太常寺。隋唐沿置,掌祭享钟律,教习乐舞。辽金皆置,金兼掌鼓吹署。元中统五年(1264)置,隶太常礼仪院,秩从六品,设令、丞为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