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明宝训
书名。明代皇帝语录汇编。四十卷。明制,各朝宝训与实录同时编纂,同日进呈,藏于内府。宝训分目辑成,每目下按时间记述。辑时据原存档案,与实录中的相同内容,或有详略之分,可互相参校。万历三十年(1602),吕本将明太祖至明穆宗十个皇帝的宝训汇为一册,校订刊印,遂成是书。今有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的明实录附录本,并附入神宗宝训、光宗宝训、熹宗实录之残存部分。
书名。明代皇帝语录汇编。四十卷。明制,各朝宝训与实录同时编纂,同日进呈,藏于内府。宝训分目辑成,每目下按时间记述。辑时据原存档案,与实录中的相同内容,或有详略之分,可互相参校。万历三十年(1602),吕本将明太祖至明穆宗十个皇帝的宝训汇为一册,校订刊印,遂成是书。今有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的明实录附录本,并附入神宗宝训、光宗宝训、熹宗实录之残存部分。
即“河亶甲”。
即“屈丐”。
历(曆)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统治阶级内部的派别斗争。景祐三年(1036),范仲淹、余靖、尹洙、欧阳修被宰相吕夷简指为“朋党”,均遭贬斥。庆历三年(1043),范仲淹任参知政事,欧阳修知谏院,富弼、韩琦也都
自称乞蒙,史书作东苗、养鸭苗、养鸭仡兜或鸭子苗等。明天顺二年(1458),首领干把诸曾起兵称王,屡攻都匀(今属贵州)等处,次年被明军俘杀。清代分布于今贵州贵阳、修文、龙里、清镇及长顺等地。习于养鸭。从
长柄兵器。柄长三尺,上装坚木杆五枝,长二尺一寸,上铁头三寸。多以竹造用。明代用于南方抗倭步战。
明代运河著名险滩之一。因位于徐州(今属江苏)而得名。河道中乱石峭立,水流湍急,凡百余步,故亦名百步洪。万历后漕运改道,遂不复经此险。徐州路 元至正时升徐州为路,旋降为武安州。明初复为徐州。参见“徐州②
土司名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置。在今四川若尔盖县河西乡。二十一年北部草原地区千余藏人前来骚扰,明指挥周助曾率军救援。成化二年(1466)明廷应阿昔洞人之请,封都纲子瑺为禅师,远丹藏卜为国师。清初有
全称西寿保泰监军司。西夏监军司名。景宗元昊建国初所建十二监军司之一。初建驻地不详,后迁西市城(又作西寿、西使等,今甘肃兰州南),称西寿监军司。毅宗奲都六年(1062)改称保泰军。惠宗大安七年(1080
清代盐商之一种。系两淮盐商中佥选,协助官府管理盐课,捐款于库房者。
①官署名。宋代大理寺左断刑下属机构,元丰改制后置。②负责刑法机构之泛称。如明清的刑部、都察院,大理寺合称三法司。③吏名。宋代吏部、御史台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