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宗
亦称大乘有宗。与中观宗并称为大乘佛教的两大派别。为公元四、五世纪时,古印度无著、世亲两兄弟所创。因无著著《瑜伽师地论》等,故以经名宗。世亲初习小乘萨婆多(说一切有)部教义,后遍学大乘教义,著有《唯识三十颂》等。宣传阿赖耶识是一切所知法的总依,它能发生一切法。即外“无”内“有”,万法皆唯“识”。因其认为一切外境均为“识”之显现,主张“万法唯识”,故又称为“唯识学派”。但又认为“识”不真实,仅假说为“有”,而非真有。南北朝时传入中国,后成为中国佛教唯识宗的渊源。
亦称大乘有宗。与中观宗并称为大乘佛教的两大派别。为公元四、五世纪时,古印度无著、世亲两兄弟所创。因无著著《瑜伽师地论》等,故以经名宗。世亲初习小乘萨婆多(说一切有)部教义,后遍学大乘教义,著有《唯识三十颂》等。宣传阿赖耶识是一切所知法的总依,它能发生一切法。即外“无”内“有”,万法皆唯“识”。因其认为一切外境均为“识”之显现,主张“万法唯识”,故又称为“唯识学派”。但又认为“识”不真实,仅假说为“有”,而非真有。南北朝时传入中国,后成为中国佛教唯识宗的渊源。
1672—1756清顺天大兴(今北京)人,字昆圃。康熙进士。累官詹事府詹事,乾隆十六年(1751)加吏部侍郎衔。曾从饶仲如研究性理,又从吴述庵学经史。督学山东时,以兴学育才为己任,兴复白雪、松林两书院
官署名。元代置。世祖至元十三年(1276)始设,掌京城内外营造木石等事。秩正八品。隶工部。置提领、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
清末革命武装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秋冬间,孙中山、黄兴、章炳麟等在日本制订《革命方略》,以中华国民军名义起草《军政府宣言》、《安民布告》、《对外宣言》、《招降满洲将士布告》等文件。其后,同盟会组织
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为中书门下属官,总领中书门下五房公事,位在堂后官之上。元丰改制废。
书名。清赵翼撰。三十六卷,附补遗一卷。实为廿四史箚记,以乾隆初《明史》修成诏刊廿二史之时,《旧唐书》、《旧五代史》尚未定为正史,乃因明人所称“二十一史”之习惯,另加《明史》,故名。全书按廿四史先后分卷
经历任之简称。宋代铨选制的一项规定。官员担任差遣达二年成资以上,为“经历任”。
土司名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治今云南保山市东北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废。
汉译喜足尊胜洲。又称噶丹寺。在拉萨东五十里旺古尔山(今西藏达孜县境内)侧。藏传佛教格鲁派(黄教)的第一个寺院。与哲蚌寺、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。明永乐七年(1409),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以帕竹地方政权属
?—1148宋人。太行山忠义社首领。北宋末,与赵云、李进等在太原府、绛州等地组织忠义人兵,与金军作战数百次,杀敌头目三百余人。绍兴五年(1135),于太行山击杀金悍将耶律马五和耿光禄。当年冬,率部过黄
战国时楚国青铜贝钱。“蚁鼻”的含义尚未有定论,或与钱体轻小有关。其形一端大,一端小,正面凸起,背面平或凹入,一般多在较小的一端有穿透或不透的小孔。正面有模铸的阴文。 面文最常见的是“()”,次为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