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阳关
在今湖南慈利县西。《明史·周德兴传》:明洪武三年(1370),慈利土酋覃垕连诸寨为乱,明将周德兴率兵进剿,拔温阳关而讨平之。
在今湖南慈利县西。《明史·周德兴传》:明洪武三年(1370),慈利土酋覃垕连诸寨为乱,明将周德兴率兵进剿,拔温阳关而讨平之。
官名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右备身府为右骁卫,置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,正三品,总府事,并统诸鹰扬府。唐沿置,光宅元年(684)改右武威大将军,神龙元年(705)复旧称。贞元二年(786)置上将军前为右骁
即“撒拉族”。
即“易牙”。
官署名。五代始置,隶三司。宋沿置,为三部勾院之一,设勾覆官、判官各一人,判官以京朝官充任。掌勾稽各地所申报金谷等物出纳帐簿。元丰改制废。
①爵位等次。《书·武成》:“列爵惟五。”②爵位。《商君书·错法》:“列爵禄赏不道其门,则民不以死争位矣。”
明清时山东省的别称。因在太行山之左(东)得名。明末黄淳耀《山左笔谈》,记山东风土形势山川古迹及海运备倭诸事。清宋弼《山左明诗钞》,辑明代山东一省之诗。
书名。十四卷。上海印书局于清光绪三年(1877),汇辑同治十一年(1872)、十二年《申报》所载奏折、论议、时事、诗歌等而成。分奏疏、时政、论议、风土民情、邦交互市、外邦时事、畸行、异闻、艳迹、博物、
即“嘉祐补注神农本草”。
?—前706春秋时陈国人,名佗,字五父。陈文公之子,桓公之弟。陈桓公三十八年(前707)陈桓公死,他杀桓公太子免自立为君。次年为蔡人所杀,蔡人立免之弟跃为君,即陈厉公。《史记·陈世家》分五父与佗为二人
指湖北刺绣。主要产于武汉、洪湖等地。江陵战国墓和汉墓出土的绣品为迄今所知最早的实物,针法达三十多种。清光绪年间曾盛极一时,仅汉口万寿宫附近就有刺绣作坊三十多家,绣工二千多人,人称“绣花一条街”。二十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