棘阳县
①战国楚黄棘邑,汉初为棘阳侯国。高帝七年(前200)封杜得臣为棘阳侯。元朔五年(前124)改为县。以在棘水之阳得名。治今河南南阳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王莽地皇三年(22),刘縯自湖阳“进拔棘阳”,既而败于小长安聚,收兵“还保棘阳”,即此。汉魏属南阳郡,晋初属义阳郡,惠帝改属新野郡,南朝宋齐属河南郡。北魏改为南棘阳县,西魏改为百宁县,北周废。②北周改新野县为棘阳县。治今河南新野县。为新野郡治。隋开皇初复改为新野县。
①战国楚黄棘邑,汉初为棘阳侯国。高帝七年(前200)封杜得臣为棘阳侯。元朔五年(前124)改为县。以在棘水之阳得名。治今河南南阳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王莽地皇三年(22),刘縯自湖阳“进拔棘阳”,既而败于小长安聚,收兵“还保棘阳”,即此。汉魏属南阳郡,晋初属义阳郡,惠帝改属新野郡,南朝宋齐属河南郡。北魏改为南棘阳县,西魏改为百宁县,北周废。②北周改新野县为棘阳县。治今河南新野县。为新野郡治。隋开皇初复改为新野县。
即“完颜仲德”。
佛寺名。唐长安三大译场之一。位于长安城南靖善坊。原为西晋遵善寺。隋开皇二年(582)诏令改建,寺名取文帝北周时封号“大兴郡公”前二字,加坊名“善”字合成,乃尽占一坊之地。文帝布衣之交僧人灵藏为首任寺主
①东汉建安二十三年(218)刘备分巴西郡置。治宕渠县(今四川渠县东北)。九年后废。三国蜀延熙中复置,寻又省。西晋永兴元年(304),李雄复置。辖境相当于今四川东北部的南江、巴中、通江、平昌、渠县、达川
隋末唐初人,本名王希明。官右拾遗。以所著《步天歌》而知名。此歌将恒星表编成七言歌诀,广为流传,有益于普及天文知识。歌辞全文保存于宋王应麟《玉海·天文·天文书》。
①随从之仆人。伴,即跟随作伴,当,乃宋元社会之接尾语。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一折:“叫两个老成伴当伏侍你去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八回:“两个人在茶坊里坐定,伴当都叫去门前等候。”②见“伴”。
天文学名词。日食或月食终了的时刻。 日食的复圆发生在日面的东边缘,这时日面与月面外切,月面完全不掩日面,是日面与月面边缘第四次相切的时刻。月食的复圆发生在月面的西边缘,这时月面与地影外切,月球完全不在
即“简狄”。
书名。清邓显鹤编辑。前编四十卷,本编二百卷。前编为邓氏取其子邓琮历年所辑沅湘地区晋宋至元代的公卿、布衣、闺阁、释道三百三十家所作诗二千二百三十余首,对作者生平履历及其著述情况,也有较详介绍。显鹤所辑称
官名。(1)隋初右监门府次官,置二员,正四品,大业三年(607)废。(2)隋大业三年改右监门府将军置,为右监门府长官,一员,正四品,分掌门禁守卫。唐初复为右监门府将军,后改为右监门卫将军。
唐佛寺。位于今山西永济西北。武周延载元年(694)所建。原名西永清院。寺内有砖砌方形舍利塔,高十三层,约50米。普救寺名见于元稹所作传奇《会真记》(《莺莺传》),塔因此被附会为莺莺塔。寺于1916年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