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郡
郡名。南朝宋初改*梁国为郡,并移治下邑县(今安徽砀山县)。北魏复治睢阳县。属南兖州。北周末属毫州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时又曾改宋州为梁郡。
郡名。南朝宋初改*梁国为郡,并移治下邑县(今安徽砀山县)。北魏复治睢阳县。属南兖州。北周末属毫州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时又曾改宋州为梁郡。
书名。明丘濬撰。一百六十卷。作者以南宋真德秀《大学衍义》缺治国政绩之论,乃博采群书以补之。是书集儒家治国平天下言论之大成,且论及明代政事得失。分正朝廷、正百官、固邦本、制国用、明礼乐、秩祭祀、崇教化、
即《中日北京专条》。日本讹诈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。同治十三年(1874)春,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台湾遇难事件,发兵侵台,遭当地人民顽强抗击,清政府亦遣兵布防,日本遂在英美支持下转事外交讹诈。同年九月二
官名。东汉司隶校尉属吏。据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司隶校尉下属有从事史十二人。”本注曰:“功曹从事,主州选署及众事。”秩百石,由所属长官自辟除。
金文作高,王国维释为高陵。西周邑名。在今陕西高陵县。《不簋》:“女(汝)以我(车)宕伐允(狁)于高
1785—1855清四川华阳(今成都)人,字静远,号海帆。嘉庆进士。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、奉天府丞、太常寺卿、内阁学士等职,以纠察时弊为己任,章疏凡数十上。道光十五年(1835)迁礼部侍郎,调吏部。督浙
总督名。明弘治十年(1497)遣重臣总督陕西、甘肃、延绥、宁夏军务。十五年后或设或罢。嘉靖四年(1525)始定设,初称提督军务,七年改提督为总制,十九年改为总督三边军务。驻固原州(今宁夏固原),防秋驻
书名。清刘典撰。二卷。咸丰六年(1856)刘氏以诸生投罗泽南军,罗氏死,复从左宗棠军,与太平军、捻军、回民军作战,官至甘陕军务帮办。是编即记其从军始末。起咸丰五年冬,迄同治末年西北回民起义被镇压。记叙
隋改涪县置。治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岸开元场,为金山郡治。唐宋为绵州治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省入绵州。
见“辊碾”。
古代驿站使用的专车。供高级官员乘坐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