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旅大租地条约

旅大租地条约

原称《中俄会订条约》,又称《中俄条约》。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。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六日(1898.3.27)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等与俄国驻华代办巴布罗福(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Павлов)在北京签订。共九款。主要内容:(1)旅顺口、大连湾及附近水面租与俄国,租期二十五年,期满可商延期;(2)租地内军、政大权统归俄国,但不得有总督、巡抚名目;俄国有权在此建造各种设施,但中国不得在此驻军;(3)租地以北设“中立区”,行政由中国官吏主持,中国军队非经俄国同意,不得入内;(4)旅顺口为军港,独准华俄船只享用;大连湾除口内一港专为中俄兵舰使用外,其余地方作通商口岸;(5)允俄修铁路支线至旅顺、大连。同年四月十一日(5.30)本约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交换批准。后又续订条约详划租地范围,参见“续订旅大租地条约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韩沙班

    明人。撒拉族。下六工土司之祖。嘉靖三十一年(1552)整理茶马案,领金牌一面,授百户,协助土司副千户办理茶马事务。其曾孙韩大用于清雍正七年(1729)被授予土千户。

  • 通议大夫

    散官名号。隋炀帝始置,为从四品文散官。大业三年(607)罢。唐代复置,定正四品下。宋初沿唐制。太平兴国元年(976)改通奉大夫。元丰三年(1080)后,复设为新寄禄官,正四品,取代旧寄禄官给事中。金再

  • 仓场

    官署名。原指收纳谷米的场所。北宋初,设提点仓场官领诸仓场,掌受纳租税,出给禄廪,隶三司。元丰改制后,于仓部下设仓场案,掌粮草收支。明宣德五年(1430)设总督仓场,掌京师及通州等地仓场粮储事宜,后增户

  • 都省

    官署名。即尚书都省。魏、晋、南北朝尚书省长官办公场所,亦称尚书上省、尚书都坐。以录尚书事、尚书令、仆射为长官,属官有左、右丞,都令史,下统六部。隋、唐、五代及北宋前期为尚书省总官署。唐制,下设左司辖吏

  • 沮渠封戴

    ?—455十六国时临松(治今甘肃肃南东南)人。卢水胡。北凉王族沮渠氏成员。北魏太平真君三年(442)无讳等在高昌重建北凉后,任高昌太守。死后追赠敦煌太守。其墓于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区发现。

  • 曹州府

    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升曹州置。治菏泽县(今山东菏泽市)。属山东省。辖境相当今河南范县和山东西南部的郓城、巨野、单县以西,菏泽市以东地区。1913年废。清同治四年(1865),赖文光领导的捻军击杀清

  • 内书舍人

    隋大业末改中书舍人为内书舍人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旧称。

  • 坊长

    ①清苏州踹坊稽查人员。踹坊为管制踹匠,除包头外,复于每坊设管帐一人,专司稽查,名坊长。凡踹匠投坊佣趁,必经其盘查来历,填明册籍,方许入坊。坊内踹匠实行五人连环互保,一人有事,四人同罪,日则作工,夜则关

  • 王聪儿

    1777—1798清湖北襄阳人。襄阳白莲教首齐林妻,人称“齐王氏”。江湖艺人出身,善马上使双刀,矫捷如飞。嘉庆元年(1796)齐林遇害,遂被推为“总教师”,与刘启荣、王廷诏、姚之富等于襄阳黄龙垱起事,

  • 老秀才

    明代对某些国子生的称谓。始于洪武十四年(1381)。时选监生中才学优等、聪明俊伟之士,命其博览群书,讲明道德经济之学,以期大用,谓之“老秀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