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岸司
官署名。北宋初,置京东、京西、京南、京北四排岸司于开封。东司掌经汴河运至京师之纲船粮运,分定诸仓交卸,领装卸役卒五指挥,以京朝官二人为勾当官。西司领汴河上鏁,以京朝官一人为勾当官,有装卸役卒五百人。南司领惠民河、蔡河所到纲运,以京朝官一人为勾当,领役卒两指挥一千人。北司领广济河纲运,以京朝官一人为勾当,有役卒十五指挥七千五百人,初隶提点仓场所,熙宁三年(1070)改直属三司管辖,元丰改制后,改隶司农寺。南宋于临安府、扬州各置一司,于建康府置行在排岸司,设监官。
官署名。北宋初,置京东、京西、京南、京北四排岸司于开封。东司掌经汴河运至京师之纲船粮运,分定诸仓交卸,领装卸役卒五指挥,以京朝官二人为勾当官。西司领汴河上鏁,以京朝官一人为勾当官,有装卸役卒五百人。南司领惠民河、蔡河所到纲运,以京朝官一人为勾当,领役卒两指挥一千人。北司领广济河纲运,以京朝官一人为勾当,有役卒十五指挥七千五百人,初隶提点仓场所,熙宁三年(1070)改直属三司管辖,元丰改制后,改隶司农寺。南宋于临安府、扬州各置一司,于建康府置行在排岸司,设监官。
书名。清倪灿撰。一卷。《辽史》、《金史》、《元史》无《艺文志》,倪氏为此辑补,撰成此书,又经卢文弨校正。收入《二十五史补编》。此外,清金门诏亦撰有《补三史艺文志》一卷。
一名总讲、贯串。清升平署剧本名称。其内容系将某出戏中所有角色扮相、科白、词句、谱板等项抄录成册,以备演唱,此为宫廷剧本中最完备的一种。
古国名。 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北。《春秋》成公六年(前585):“取”,即此。
西汉置。治今陕西麟游县西北。两汉属右扶风,三国魏属扶风郡。西晋废。
帻冠名。起于唐初,以桐木黑漆作巾子,裹于幞头之内。武德中,尚平头小样。仗内所服,头小而圆锐,谓之“内样”。武则天以丝葛为高头者,以赐贵官,称武家诸王样。景龙时,高而后隆,称英王踣样。开元时,玄宗以长脚
又称《海峤志》。潮汐学著作。唐窦叔蒙撰。约成书于大历年间,保存在清俞思谦《海潮辑说》中。分成因、涛历、涛日时、涛期、朔望体象和春秋仲涛涨解六章。继承东汉王充的“涛之起也,随月盛衰”理论,提出“潮汐作涛
官名。西汉武帝置,李延年为之,佩二千石印绶,掌谱作新曲。寻省。三国魏复置,六品,隶太常,掌校定调和音律。西晋改协律校尉。
战国、秦、汉时期古城遗址。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南湾子乡善宝营子屯东牤牛河畔,北距燕国东北长城六十余里。1973—1974年勘察发掘。城近方形,现存东北、东南、西北三面城垣,夯土建筑,今高4米左右,周
书名。清陈作霖撰。四卷。用日记体裁记自道光十七年(1837)至二十年经历,其中关于咸丰三年(1853)太平军攻克南京后,居城中四个月之亲自见闻,颇为真实,对了解太平天国建都初期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。收入
1823—1872清贵州台拱(今台江)人。苗族。雇工出身。咸丰三年(1853)曾参加贵州榔党起义。五年率众抗税,在台拱掌梅里起义,被推为大元帅,下设将军等文武职官。在以台拱为中心的黔东南地区,没收清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