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春甫
明祁门(今属安徽)人,字汝元,号恩鹤。家世儒门,学医于汪宦,得其言传身教,又博览医著,潜心探究诸家之说,医术日进,授为太医院官。主张行医当兼通针灸,用药亦不可固守古方,应辨证灵活加减运用。精于内、妇、儿各科,并辨证明确,求治者颇多。隆庆初年参与组织成立医学学术团体“一体堂宅仁医会”。著有《古今医统大全》、《内经要旨》、《妇科心镜》、《幼幼汇集》及《痘疹泄秘》等。
明祁门(今属安徽)人,字汝元,号恩鹤。家世儒门,学医于汪宦,得其言传身教,又博览医著,潜心探究诸家之说,医术日进,授为太医院官。主张行医当兼通针灸,用药亦不可固守古方,应辨证灵活加减运用。精于内、妇、儿各科,并辨证明确,求治者颇多。隆庆初年参与组织成立医学学术团体“一体堂宅仁医会”。著有《古今医统大全》、《内经要旨》、《妇科心镜》、《幼幼汇集》及《痘疹泄秘》等。
春秋吴邑。在今安徽阜阳市东北阚疃集。《左传》昭公六年(前536):楚令尹子荡帅师伐吴,“吴人败其师于房钟”,即此。
即思可法。此为恶意音译。亦作施可伐、思可发。傣语语谓虎曰“思”,谓天为“法”。麓川酋长皆称思×发。思可法原名曰“刹远”。
官名。三国吴置。领兵。孙吴赤乌十一年(248),陆胤以交州刺史领此,平定交趾、九真之乱。
753—806唐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颇知书,好谈治道。德宗时,以棋待诏,与王伾同侍读东宫。常与太子(顺宗)议论政事及宫市之弊,由是为太子所重。贞元二十一年(805)正月,顺宗立,初为翰林学士,不
书名。北宋王举撰。十卷。记五代十国时事。始荆南高季兴,终北汉刘继元,所记颇疏略,独江南稍详。已佚。
官署名。宋雍熙元年(984)置翰林图画院,掌以绘画应奉皇帝。绍圣二年(1095)改称图画局,有待诏、艺学祗候等官,后简称画院。辽置翰林画院,有翰林画待诏。元不设,明复置,清废。
亦名大理三塔。南诏文物。位于今云南大理城外苍山中和峰之麓,由一大塔及南北两小塔组成。大塔全名为“法界通灵明道乘塔”,又称“千寻塔”。共十六层,高59.6米,四方形,檐浅,层密,中部微凸,形同西安小雁塔
科举科目之一。简称明法。汉代诏令察举人才,所设科目有明习法令一项,即为明法之始。唐太宗时置为常举科目。用于考试法令专门学问,选拔明习法令的专门人才。考试内容为试律七条,令三条,全通为甲第,通八条为乙第
古籍中记载共鸣的用语。古人将未曾发现声致振动的声源而出现的共鸣称为“自鸣”,在历代正史的“五行志”中往往将其作灾祥异事记述下来。但有不少学者在掌握共振原理的基础上,通过改变物体的固有频率来消除共鸣。南
市镇名。在今上海市金山区西北。旧名白牛村市,元改为镇,置巡检司并设白牛务。明初罢巡检司,改设税课司,万历中废。商业、手工业发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