庞钟
清江苏常熟人,字蕴山,号宝生。道光进士。曾任编修、内阁学士、侍郎等职。咸丰十年(1860)以在籍侍郎督办江南团练,在沪设局劝捐,主张依靠外国侵略军镇压太平军。同治元年(1862)迁礼部侍郎,选署工、吏诸部。九年擢左都御使,署工部尚书。十年擢刑部尚书。
清江苏常熟人,字蕴山,号宝生。道光进士。曾任编修、内阁学士、侍郎等职。咸丰十年(1860)以在籍侍郎督办江南团练,在沪设局劝捐,主张依靠外国侵略军镇压太平军。同治元年(1862)迁礼部侍郎,选署工、吏诸部。九年擢左都御使,署工部尚书。十年擢刑部尚书。
见“河州”。
?—645即阿史那思摩、李思摩。东突厥可汗。曾历任始毕、处罗、颉利诸朝之夹毕特勤。唐武德七年(624)与突利俱奉使至唐议和,高祖封之为和顺郡王。贞观四年(630)东突厥亡,与颉利同被俘。授右武侯大将军
官署名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)置,掌煮皮为胶,供各官署使用。以三班使臣及内侍为监官。
①即“北枢密院”。②即“北大王院”。
约前372—前289战国邹(今山东邹城东南)人,名轲,字子舆。鲁桓公子仲庆父(亦称孟氏)之后,受业于子思之门人。发挥子思学说,形成思孟学派。历游齐、宋、滕、魏等国。一度为齐宣王客卿,因主张不见用,退而
书名。战国赵处子撰。处子又作剧子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九篇,列于法家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已不著录。久佚。
清章学诚的史学命题。隋末唐初王通、陆鲁望,元刘因,明王守仁、李贽,清傅山、袁枚等人,都有“经即史”说,但只涉及六经中的一部分,且多从体裁言之。章学诚《文史通义》中的《易教》、《经解》等篇,系统而明确提
475—529北魏华阴(今陕西华阴东南)人,字子判。早年从王聪、张吾贵、孙买德受学,皆不终业。乃指其心曰:“吾今知真师所在矣,正在于此。”(《北史·儒林上》)遂自学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毛诗》、《尚书
文书名。始于汉,为诸侯王国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:“战国以前,君臣同书。秦汉立仪,始有表、奏,王公国内,亦称奏书。”清代作为皇帝上书皇太后时使用的一种文书。如庆贺寿诞等。首书
学校名,专为教育皇族子弟而设。北魏太和元年(477)文明冯太后令皇子皇孙,别置学馆,当是皇宗学之起源。十六年,孝文帝至皇宗学,亲问博士经义。迁洛后废,改置四门小学以训教皇宗。景明初,任城王元澄请修复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