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(穀)用以供观赏和装饰的作物盆栽。宋代出现。据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:“以小板上傅土,旋种粟,令生苗,置小茅屋、花木,作田舍家、小人物,皆村落之态。”是一种模仿田园风光的青绿盆景,当时颇受欢迎。
古国名。据《后汉书·和帝纪》,永元十二年(100),该国遣使内附,和帝赐其王金印紫绶。其地望不详,或以为系吐火罗(Tukhara)之缩译。
官名。明万历二十五年(1597)起以户部右侍郎一人督办辽饷,四十七年遂正式置官一人,不治部事,驻天津,专督辽饷。崇祯间,增设三四人,分督辽饷、剿饷、宣大饷。
①《史记·河渠书》:战国时秦蜀守李冰“凿离碓,辟沫水之害”。碓即堆。详“离碓”。②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岷江分流处,即都江堰所在。其地古名观坂,《宋史·河渠志》始称离堆。当由于都江堰亦系李冰所筑,故与凿离
明南京国子监所刻书。国子监刻书始于五代,宋代因之。明南北国子监均行刻书,南监所刻较多。
官署名。(1)北宋前期三司所属机构。掌三司军将、大将等无品武官名籍,差除押送纲运等差遣。设管辖官二人,以判开拆司官与内侍都知、押班充任。神宗时规定,三司军将、大将编额为一千五百人。衙司掌握军将、大将名
清内蒙古部名。明属察哈尔,称“克失旦”。天聪八年(1634)归附后金。顺治九年(1652)设扎萨克旗。嘉庆间有佐领十。牧地在围场北,约当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。隶昭乌达盟。
?—约1294元乌思藏萨斯迦(今西藏萨迦)东寺僧人,师事八思巴,为其侍者。世祖至元二十三年(1286)立为帝师,二十八年去位。后病死于五台山。
又称削籍、落籍。宋代学制和官制中的一项规定。太学生严重违反学规,请长假满一年,均予除籍。州学外舍生在学公试三次,不能升补内舍,除籍罢归本县。县学生三经岁升试不能升入州学,或三年不参加岁升试,皆除籍。文
地方行政机构。系直隶州,以府级行政机构视之,品秩与土知州同,掌一州之政令。明代,隶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之御夷州二:建文三年(1401),置威远御夷州(今景谷),授土官刀氏为土知州,沿至清雍正二年(17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