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委
官名。为清代绿营中的低级军官,有外委千总、外委把总,通称外委。其职掌与额设千总、把总相同。但因系额外差委之官,其品秩较额设千总、把总为低。另有额外外委,其品秩又低于外委,系绿营中最低级军官。
官名。为清代绿营中的低级军官,有外委千总、外委把总,通称外委。其职掌与额设千总、把总相同。但因系额外差委之官,其品秩较额设千总、把总为低。另有额外外委,其品秩又低于外委,系绿营中最低级军官。
1602—1645明浙江山阴(今绍兴)人,字幼文、弘吉,号世培、虎子。天启进士。授兴化府推官。崇祯四年(1631)任福建道御史。历苏松巡抚、南京畿道。福王时任右佥都御史,巡抚江南。不久受排挤乞归。弘光
古代用于关卡通行证明的官文书。汉代称传,但东汉郑玄时已有过所之名,魏、晋、南北朝时有广泛使用过所的记载。唐制,凡欲过关津者,“先经本部本司请过所,在京则省给之,在外则州给之。虽非所部,有来文者,所在给
官名。汉于郡与王国置*文学,总称郡国文学。
西周中期青铜器。通高31厘米。腹壁直,圈足下有方座,两象鼻为耳。颈部饰圆涡纹及夔纹一周,腹饰直条纹,圈足饰圆涡及四瓣花纹,方座饰窃曲纹,中添直条纹。铭文八十二字,大意是:格伯与倗生间以三十田交换良马,
书名。明黄省曾撰。三卷。有正德庚辰(1520)自序,共二十三篇,分别就郑和下西洋所历二十三国和地区编次成书。以一国为一编。书名虽冠西洋二字,然书中所收,实东、西洋不分。主要录自《瀛涯胜览》、《星槎胜览
宋凭祥峒,明洪武十八年(1385)置镇,永乐二年(1404)置县,成化十八年(1482)升为州。治今广西凭祥市。属广西布政司。清属太平府。宣统二年(1910)改厅。1912年改为县。1951年与宁明、
①西魏废帝二年(553)“以万州居四达之路,改为通州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治石城县(隋改名通川县,今达川市)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为通川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为通州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通川郡
宋汀州清流(今属福建)人,字正仲。绍圣四年(1097)中宏词科。靖康初,为翰林学士承旨,力主割地,撰议和书,卑词乞求。汴京陷,首引金使检视府库,督求太子,为金人传旨立张邦昌。京师称为“捷疾鬼”。任伪楚
年号。(1)大理段兴智年号(1252—1254)。凡三年。(2)元末徐寿辉年号(1359—1360)。凡二年。
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重臣,鼠尼施部首领。继屈利啜后用事于焉耆。曾遣使贡唐,太宗怒斥之,称:“焉耆者,我军得之,汝何人,辄敢摄国?”其后复立薛婆阿那支为焉耆王,然阴加操纵,实秉国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