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下谚联
书名。清王有光撰。四卷。成书于嘉庆年间。是书注释谚语三百零四条,揭露清代社会的腐朽,反映农民的悲惨处境。个别处有宿命论、因果报应之说。全书以六条谚语说明其编排体例,有启、正、续、末诸目,每目之内,细目清楚。在清人笔记中别具一格。有嘉庆二十五年(1820)老铁山房原刻本、同治间王氏补刊本。
书名。清王有光撰。四卷。成书于嘉庆年间。是书注释谚语三百零四条,揭露清代社会的腐朽,反映农民的悲惨处境。个别处有宿命论、因果报应之说。全书以六条谚语说明其编排体例,有启、正、续、末诸目,每目之内,细目清楚。在清人笔记中别具一格。有嘉庆二十五年(1820)老铁山房原刻本、同治间王氏补刊本。
书名。明蒋彬撰。一卷。彬号学原,广西全州人,曾官兵备副使,嘉靖间任云南大理按察司副使此书记南诏、大理世系事迹,迄于明兵入滇。简要编录并附考证。作者自称据《通鉴纲目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唐书》、《文献通考》、
①古代土地名称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卿以下必有圭田,圭田五十亩。”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夫圭田无征。”所指圭田内涵有三说:(1)“圭”,洁也,“圭田”即卿大夫因洁行受赐以供祭祀之田。(2)零星不成井之田
又译阿剌黑。蒙古八邻氏。泰赤乌部属民,与其父述律哥图、弟纳牙阿投奔铁木真。蒙古建国后,任千户长兼断事官,从征西域,平忽毡(今俄罗斯苦盏)有功,封食其地。孙伯颜,为元攻宋主帅。
西晋太原晋阳(今山西太原西南)人,字公伟。博学,善五行,作《天文志》、《五行传》,注《谷梁》、《京氏易》百卷,后俱散佚。武帝用为佐著作郎。赵王司马伦篡位,欲用之,不从,遂终身居家不仕。
官署名。西夏始设,掌管佛教事务。有僧众功德司、护法功德司、出家功德司,设正使、副使为正副长官。元世祖至元十七年(1280)置,又称功德使司、都功德使司。秩从二品,掌奏帝师所统僧人及吐蕃军民等事,并经管
即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河西务。地处运河西岸,自元以后,为至京师漕运要途。至元二十五年(1288)置漕运司于此,领接运海道粮事。至元十三年至至正前,曾为漷州治。明置户部分司、巡司,隆庆四年(1570)筑城
地名。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乾化元年(911),前蜀将“王宗、王宗播败岐兵于黄牛川,擒其将苏厚等”,即此。
档案名称。清军机处档册。内容有献俘、受降、告成、劳师四项,均为抄自顺治至雍正间之旧案。
书名。清余乾耀撰。二卷。余氏曾于光绪初年任驻日本长崎领事多年,此书即其在日时所撰。收录文字二十篇,上李鸿章书即占十六篇,内容多关国际事务及本人建议。其中上总署书主设海军衙门,保边固圉,颇为时重。有光绪
清初山水画家弘仁(号渐江)、查士标、汪之瑞、孙逸均为安徽歙县或休宁人,隋唐时两县迭为新安郡郡治,故被称为“新安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