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“多览葛”。
又称染缬。古代印染法。始见于东晋南朝,盛于唐。其法是先在染织品上描绘十字形、蝴蝶形、海棠花形、水仙花形等各种花纹,用线缝之,染色后解去线结,即现底色花纹。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17号墓出土唐时棕色绞缬
罪名。见于唐律。亦称入罪。指审判官有意加重犯人的罪名,使受重刑。唐律规定,若虚构成罪,则以全罪论处审判者;从轻入重,则以其所剩刑罚论处。如应笞十而笞三十,即以所剩之二十笞之。但笞杖入徒流,从徒流入死罪
指明永乐五年(1407)所置之杂谷安抚司。治今四川理县杂谷脑镇。清乾隆十七年(1752)改厅。
蒙古语官吏之意。准噶尔参预最高政务官员。相当于枢密大臣或宰相。处理有关鄂拓克和昂吉的一切重大事件。定员四名。
官署名。辽代置,为南面官,属门下省,掌理冤狱,受纳诉状。
官名。(1)元、明、清朝廷修书的主持者。负责组织、裁定全书。元代修宋、金、辽三史,以丞相脱脱为都总裁,又置总裁若干。其后凡官修篇幅较大之书,例以进呈领衔之大臣为总裁。明代永乐中纂修永乐大典,自翰林院学
官名统称。宋代派驻各地专管财务者,如诸路提举茶盐、茶马、坑冶、市舶司等官及诸州茶盐酒税场务、征输、冶铸监当官等统称厘务官。
1764—1833清满洲正白旗人,章佳氏,字韶九,一字东甫,号绎堂。大学士阿桂孙。乾隆进士。乾隆五十九年(1794)授内阁学士,兼礼部侍郎。嘉庆三年(1798)任军机大臣。五年,赴四川镇压白莲教起义,
①明洪武初,琉球中山王察度受明册封,为与隋、元时称今台湾的“流求”相区别,遂称中山王地为“大琉球”(今日本琉球群岛),而以今台湾为“小琉球”。所指或为台湾本岛,或为台湾北部地区。②今台湾屏东县西南海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