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代名臣奏议
书名。明永乐十四年(1416)杨士奇等奉敕编辑。凡三百五十卷。所录自商周至宋元,分“君德”、“孝亲”、“郊庙”等六十四门,于历代典制沿革、政事得失,可见其大概。
书名。明永乐十四年(1416)杨士奇等奉敕编辑。凡三百五十卷。所录自商周至宋元,分“君德”、“孝亲”、“郊庙”等六十四门,于历代典制沿革、政事得失,可见其大概。
科举考试用语。宋代解试合格者解送礼部,参加省试。其解送者有一定之数额,称解额。明清之乡试录取举人的数额亦有定额,又称解额。因举人皆由地方解送京师参加会试,故名。
①(?—前731)西周末东周初齐国国君。公元前794—前731年在位。名购。统治期间齐国一度强盛,《国语·郑语》称,平王末年“齐庄、僖于是乎小伯”。②(? —前548)春秋时齐国国君。公元前553—前
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低级外交官,掌诸侯国福庆丧荒等事。
春秋、战国时齐国量器。据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与《管子》之《轻重》、《海王》诸篇有关记载,春秋齐国旧量以四升为豆,四豆为区,四区为釜,十釜为钟;陈氏(即田氏)之新量以四升为豆,五豆为区,五区为釜,十釜为钟
禁卫军指挥机构。隋代十二卫之一,大业三年(607)改右领军府置,设大将军一员、将军二员,总府事,并统诸鹰扬府;其军士名羽林;置护军四员,寻改为武(虎)贲郎将,以武(虎)牙郎将六员副之;又有长史,录事参
官名。南朝梁天监七年(508)置,为八镇将军之一。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二班,只授予在京师任职之官。普通六年(525)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二班。陈因之,拟二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
?—1888清满洲正黄旗人,张佳氏。初从胜保镇压捻军,升协领,旋擢副都统。同治元年(1862)率吉林、黑龙江马队赴皖攻捻。七年擢杭州将军。光绪元年(1875)调绥远城,历宁夏、江宁。十一年充御前侍卫,
地名。即今云南泸水县西部片古岗之片马。清代属云南永昌府西北登埂土司。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)英帝国主义武装侵占片马附近的茨竹、派赖等寨,激起当地景颇、傈僳、汉、白族等人民的无比愤怒,在土把总左孝臣领
即“孛术鲁久住”。
刑罚名。唐时,因流刑分三等,故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