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北京

北京

①京都名。(1)十六国夏昌武元年(418),赫连勃勃于长安置南台,以统万城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为北京。见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。(2)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后,以旧都平城(今山西大同东北)为北京。见《魏书·肃宗纪》。(3)唐和五代唐、晋、汉三代都以其发祥地太原府(治今山西太原南)为北京。参见“北都”。(4)北宋庆历二年(1042),仁宗为抗拒辽对关南地区的土地要求,表示准备“亲征”,把真宗“亲征”时曾经驻跸的大名府建为北京,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八里。(5)金天眷元年(1138)改上京临潢府(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)为北京。天德二年(1150),撤销北京名号。(6)金贞元元年(1153),因中京大定府在新迁都城中都大兴府(今北京市区西南隅)之北,改称北京。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。(7)明洪武元年(1368),以“中原土壤四方朝贡,道里均适”(《明实录·太祖洪武实录》),欲定都北宋故都,建开封府为北京(今河南开封市)。十一年,因漕运难以恢复而撤废。(8)明永乐元年(1403),成祖将做燕王时的王都北平府建为北京,改府名为顺天府,即今北京市旧城区;十九年,自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市)迁都顺天府,改北京为京师。洪熙元年(1425),拟还都应天府,仍改京师为北京。正统六年(1441),定北京为国都,复称京师。此后京师之称历清至辛亥革命后不改,但习惯上自明永乐以后相沿都称北京。②都邑别称。(1)西晋时,江南人称洛阳(今属河南)为北京。见《晋书·张翰传》。(2)南朝宋时,称丹徒(实指京口,今江苏镇江市)为北京。见《宋书·文帝纪》。③省区名。明永乐元年建北京,撤销北平布政使司,以所领府州县直隶北京,即称这一辖区为北京。十九年定都北京,改称京师,这一辖区亦改称京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浙江法政学堂

    学校名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浙江清泰门内小米巷原有军装局改建而成。次年二月开学,经费每年四万余元,其中有法律本科二年级一班,政治本科一年级一班,法律专修科一、二、三年级各一班,政治经济专修科二年

  • 周阳

    西汉侯国。在今山西绛县西南,一说在今闻喜县东三十里东镇城南。属河东郡。文帝元年(前179)封淮南王舅赵兼为周阳侯(见《史记》本纪);武帝即位,封田蚡弟胜为周阳侯(见《田蚡传》),均即此。元狩二年(前1

  • 佐管大臣

    官名。后金天命十一年(1626),皇太极于八旗下设,每旗二人,与总管旗务八大臣共理国政,专责察办本旗事务,审断词讼。

  • 包衣昂邦衙门

    官署名。满语音译,即“内务府总管衙门”。参见“内务府”。

  • 副军械官

    官名。清末新陆军职官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定新陆军营制,始置。每标一人,正四品,协参领充,奏补。掌督理炮标战具军火。

  • 内安乐堂

    明代内宫收管病老或有罪宫人之所。禁闭年久再发宫外浣衣局。设掌司二三十人管理。

  • 掌辇

    官名。隋大业三年(607)殿内省尚辇局置,员六人。唐殿中省尚辇局初置四员,开元十三年(735)减二员,正九品下。掌率主辇四十二人分七辇以供事。北宋初存其名,极少除授。

  • 松木儿台吉

    或作苏密尔岱青、孙木儿阿不害。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领主。俺答汗之孙,辛爱之子,四世达赖云丹札木苏之父。住牧地在宣府西北擦哈猱儿一带。明朝授予指挥佥事之职。

  • 长宁公主

    唐中宗女,韦后生。初嫁杨慎交。倚韦后势力与安乐公主争权,贿请纷纭,权倾一朝。于东都、西京广造宅第、楼观、鞠场、山池,极尽奢侈,府财为之几竭。又与安乐公主等纵僮奴掠百姓子女为奴婢。唐隆元年(710)临淄

  • 钟(鍾)良弼

    清福建福鼎人。畲族。童生时赴福宁府应考,因畲族不准参加科举,被主考官赶出考场。嘉庆七年(1802)赴省城告状,得巡抚同情,胜诉,考取秀才。后其事被畲族人民编为小说歌,广为传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