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作州兵

作州兵

春秋时晋国推行的兵制变革。晋惠公六年(前645),秦攻晋,晋惠公被俘,旋得释归国,晋于是“作州兵”。《国语·晋语三》韦昭注、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杜预注均云系使州长“缮甲兵”。一州为三千五百家,五州为乡,兵器原为乡师所掌,今改由州缮作,扩大了制造兵器的规模。洪亮吉《春秋左传诂》谓系改易兵制,或使二千五百家略增兵额。今人多以为作州兵是取消郊(遂)服兵役的限制。杨伯峻注亦以此说为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国名。 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北。《春秋》成公六年(前585):“取”,即此。

  • 默啜可汗

    ?—716唐时后突厥第二代可汗。公元691—716年在位。“默”又作“墨”。骨咄禄之弟。骨咄禄病卒,其子尚幼,自立为可汗。以郁督军山为北庭,黑沙为南庭,拓境四方,连岁攻唐。武则天封以迁善可汗,又册为颉

  • 观照

    佛教术语。观,指人之思维活动,有“智慧”之意。照,即照见、照明。《肇论》:“观照般若,照事照理故。”即以智慧照见事理,谓之观照。

  • 龙川县

    秦置。相传因境内有龙穿地而出,即穴流泉得名。治今广东龙川县西佗城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)省入河源县,唐天授二年(691)改为雷乡县,五代南汉乾亨元年(917)复为龙川县(为循州治)。明洪武二年(136

  • 炮烙

    又作炮格。商纣时酷刑。以膏脂涂铜柱,下加炭火烧热,令罪人行于柱上,坠入火中烧死。一说为铜格,下加炭火,使人步格上。商纣作炮烙之法,西伯昌(周文王)献洛西之地请除此刑,纣许之(《史记·殷本纪》)。或传夏

  • 司马平

    明清广东通行的银两衡量标准。亦称司平、广平。该省以此为标准测定其他平砝之差率。如汕头的直平较之每1000两少3两,遂称997平。广东对外通商较早,这一衡量标准早在16世纪即为外商所知,外商多以此为测定

  • 牙税

    ①亦称牙契、牙契税。凡典卖土地房产时,买卖双方契约要由官府盖章,官府则收取费用,此钱称作牙契税。南宋时,为解决财政困难,决定收取总经制钱,包括添酒钱、添卖糟钱、官员等请给头子钱、楼店务增三分房钱,典卖

  • 仲壬

    又作中壬。商王。名庸。汤之子,外丙之弟。外丙死后继位,殷墟甲骨文未见祭祀,或说卜辞中之南壬即是仲壬(董作宾《甲骨文断代研究例》)。

  • 果葱

    明时少数民族。由唐锅锉蛮发展而来。分布于云南新化州(今新平),景东、镇沅等处亦有。居山崖,刀耕火种,以荞稗为食。为今苦聪族先人。

  • 四户

    南朝齐时大权渐落于中书舍人之手。永明中,茹法亮、吕久显等中书舍人四人,各住一省,谓之四户,既总重权,势倾朝廷。建武年间,诏命已不由中书,而专出于舍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