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仡佬族

仡佬族

中国少数民族之一。人口438192人(1990年)。主要分布在今贵州省务川、道真两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,并散居黔北、黔西和黔中南各地;此外亦有部分散居和杂居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、广西隆林县及四川古蔺县。其族源可追溯至魏晋时期,部分濮人与僚人融合所形成的族群。隋唐之际,此族群一部分演变发展为仡僚、葛僚。 宋以后称佶佬、佬、仡佬。 有语言,无文字。语言属汉藏语系,有分稿、阿欧、哈给、多罗四个方言。今已普遍通用汉语汉文。主要从事农业,耕作方式与生产水平基本同于当地汉族。以善冶炼、铸铁、纺织在历史上著称。炼砂提汞的技术世代相传,至今仍在民间沿用。清代,有多佣铁工、铸犁为业的,被称为打铁仡佬。妇女所织僚布、娘子布、铁笛布,精美耐用,负有盛名。有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学艺术。民歌体裁多种多样。还流行傩戏和地戏。建国后实行了社会改革,各项事业均获得发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英国交还关内外铁路章程暨关内外铁路交还以后章程

    清光绪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(1902.4.29)清政府与英国订于北京。在保留英国驻军等特权的前提下,英国将在八国联军之役中占领的京津、津榆并续筑至通州、正阳门及永定门内各铁路交还中国。

  • 三大帅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统帅内三郎,掌宫中侍卫,随皇帝出征时,负看管被俘敌将之责。下统三郎将、三郎卫士等。

  • 满洲新报

    报纸名。清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初十(1908.2.11)在营口创刊。日文报纸。日本人冈部次郎主办,大川任总编辑。

  • 战国私玺

    战国时期私人玺印。乃适应私人间社会交往之需要而出现。多随身佩带,死后则随葬。今所见有铜、银、玉质。形制大小不等,有方形、长方形、圆形及不规则形。多作鼻纽,间有其他纽形。印文有朱、白文两种。朱文印系铸成

  • 职官

    ①做官之人,亦为文武百官的通称。②指职守。

  • 河阴之变

    北魏武泰元年(528)二月,孝明帝与其母胡太后争权,密诏并、肆、汾、广、恒、云六州讨虏大都督尔朱荣入洛,以威胁太后。胡太后与宠臣郑俨、徐纥合谋毒死孝明帝,立幼主元钊。尔朱荣与并州刺史元天穆乃以为孝明帝

  • 崔慰祖

    465—499南朝齐清河东武城(今山东武城西北)人,字悦宗。起家奉朝请。得父资财千万悉散之宗族,放债文书尽焚之。好学,聚书至万卷。与刘孝标并称硕学,吏部郎谢朏誉之曰:“假使班、马复生,无以过此。”为始

  • 余夫

    余(餘)战国时国家授田对象之一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余夫二十五亩。”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:“上地夫一㕓,田百亩,莱五十亩,余夫亦如之。中地夫一㕓,田百亩,莱百亩,余夫亦如

  • 塞曷支室韦

    唐室韦二十余部之一。当在啜河(今内蒙古哈拉哈河)南,东为和解室韦,西为移塞没室韦。室韦诸部中最强之部,有良马,人户亦多。

  • 后汉书补表

    后(後)书名。清钱大昭撰。八卷。宋熊方曾为《后汉书》补表,但所据只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二书,取材既隘,体例亦疏,于是大昭乃别撰是书。正史而外,兼取山经、地志、金石、子集,得诸侯王六十一人,王子侯三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