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吹
演奏鼓吹乐的乐队。鼓吹乐源自北方民族,主要乐器有鼓钲箫笳等。本用于军中。汉朝宫廷卤簿亦用之,甚隆重。或以赐有功大臣,遂成为皇帝赐予臣下的一种礼遇。东汉边将及万人将军始有,位不及者仅得假之。魏晋其赐甚轻,牙门督将五校均得用之。南北朝复重,唯赐大臣及有功者。《陈书·蔡征传》: “初拜吏部尚书,启后主助鼓吹,后主谓所司曰‘鼓吹军乐,有功乃授,蔡征不自量揆,紊我朝章,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,宜且如所启,拜讫即追还’。”
乐官名,汉置,掌鼓吹乐曲和鼓吹乐人。《汉官仪》:“鼓吹二十人,非常员。”
演奏鼓吹乐的乐队。鼓吹乐源自北方民族,主要乐器有鼓钲箫笳等。本用于军中。汉朝宫廷卤簿亦用之,甚隆重。或以赐有功大臣,遂成为皇帝赐予臣下的一种礼遇。东汉边将及万人将军始有,位不及者仅得假之。魏晋其赐甚轻,牙门督将五校均得用之。南北朝复重,唯赐大臣及有功者。《陈书·蔡征传》: “初拜吏部尚书,启后主助鼓吹,后主谓所司曰‘鼓吹军乐,有功乃授,蔡征不自量揆,紊我朝章,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,宜且如所启,拜讫即追还’。”
乐官名,汉置,掌鼓吹乐曲和鼓吹乐人。《汉官仪》:“鼓吹二十人,非常员。”
东宫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掌东宫护卫,见《南史·昭明太子传》。
唐五代凡带宪衔兼官者给御史台的损纳之资。凡诸道节度、观察、防御、经略等使,刺史、县令,诸道幕府参佐及诸司带宪衔者皆需纳钱于御史台,礼钱纳毕,方付告身;兼御史大夫纳三十千、兼中丞纳二十千、兼侍御史纳八千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司宪司次官,员二人,佐司宪中大夫掌本司事务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罢。
官名。即太子率更令。官名,即太子率更令的简称。东汉置,掌庶子、舍人更值宿卫,职似光禄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太子少傅》。
官名。见“左右骁骑率上士”。
官名。清末置,属典礼院。掌管筵宴,备办祭品,稽核各项典礼应用的酒醴、牲牢、庶羞等。所属有佥事、录事若干人。
官名。或称提点医药饭食、点检医药饭食、提点医药饮食。南宋三衙长官、都统制、招讨使、招抚使等属官,分督医人,主管军队药食。幕职名。亦称点检医药饭食,提点医药饮食,提点医药饭食。宋置,为招讨使、招抚使、三
官名。元朝中御府长官,正三品。
1、宰相官署。唐权德舆《权载之集七·奉和史馆张阁老……有咏》:“丹地晨趋并,黄扉夕拜联。”宋楼钥《次周公益韵》:“顷尝假手向中川,公在黄扉已数年。”2、门下省。唐代宋之问《同姚给事寓直省中见赠》:“宠
官名。清朝光绪三年(1877)设。正二品。七年后,兼驻义、奥、荷、法、比等国大臣。十三年,改驻俄大臣兼。二十二年,复专设出使德国大臣。辖二等、三等参赞各一人,二等、三等通译官各一人,一等、二等书记官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