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领催

领催

官名。清朝八旗军下级军官。满语“拨什库”。顺治元年(1644),定满、蒙八旗每佐领下设六人,汉军八旗每佐领下设四人。由“马甲”(即八旗骁骑营之士兵)内选充,满、蒙八旗兼于本佐领识字护军内挑补。康熙四十三年(1705),满、蒙每佐领下裁一人。掌登记档册,支领官兵俸饷。


(1)清制,八旗统领直属的骁骑营,其兵士称为马甲,选其中之优者为领催,专司册籍。步军统领所属八旗步军营在满洲、蒙古每佐领下有步军领催二人,步军十八人;汉军每佐领下有步军领催一人,步军十二人。健锐营所属“番子佐领”(征金川带来的藏人)亦有领催四人,马甲五十四人。(2)吏员名。清至民国时期蒙古每旗于佐领之下设领催,员额约为六人,由旗众中选补之,协助佐领处理民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且鞮侯

    汉时匈奴侯名。《汉书·苏建传》:“天汉元年,且鞮侯单于初立,恐汉袭之。”

  • 行宫部署判官

    官名。辽置,为行宫诸部署官员,佐行宫都部署掌行在诸宫之政令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·行宫诸部署司》。官名。辽置,见“行宫都部署司”。

  • 监津掾

    郡分职吏名。东汉置,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引《汉官》,河南尹所属有监津掾,属于道桥掾、史一类。参见“道桥掾史”。

  • 寮位

    官位。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寮位儡其隆替,名节漼以隳落”。

  • 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,由提刑按察司改立,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,隶江南行台。参见“肃政廉访司”。

  • 亡王

    亡国的王,即亡国之君、亡国之主。《后汉书·陆康传》:“岂有聚夺民物,以营无用之铜人;捐舍圣戒,自蹈亡王之法哉!”

  • 末宦

    地位低微的官吏。

  • 新北厂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内府惜薪司所属机构,掌供应宫廷薪炭。设佥书、监工以督其事,皆以宦官为之。

  • 台巡驱使官

    吏名。宋朝御史台左、右巡使属吏,负责纠正百官班序,历九选授勒留官后,考察合格,许出为县主簿、县尉。

  • 小布宪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布宪中大夫属官,佐布宪中大夫、布宪下大夫掌本司事务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 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为布宪司次官。宣帝即位,复置六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