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兵
东汉献帝初平三年(公元192年)曹操带兵镇压青州黄巾军,利用当时黄巾军给养困难,设计诱降,于是曹操收得降兵三十余万,从中选拔精锐,编成青州军,成为他的主要军事力量。
东汉献帝初平三年(公元192年)曹操带兵镇压青州黄巾军,利用当时黄巾军给养困难,设计诱降,于是曹操收得降兵三十余万,从中选拔精锐,编成青州军,成为他的主要军事力量。
官名。即膳部郎中,唐玄宗天宝十一载 (752) 改,肃宗至德二载 (757) 复名膳部郎中。
即“三司拘收司”。
官名。唐朝宫官,视七品,隶宫正。
官署名。明置,掌织染之事。主官有大使一人,秩从九品;副使一人佐之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田正下大夫翦蠹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官名。三国魏、西晋皆置,七品。隶尚书台诸曹。官名,三国魏置,为尚书诸曹属吏,七品,掌庶务。参看“典事”条。
金司天台所属未授职事者。员额五十人。《金史·百官志二》注:“未授职事者,试补管勾。”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见“立法院秘书处”。
官署名。南朝梁置,属东宫,掌经籍。设太子洗马、典经守舍人等官员。
服饰名。清朝官服之一。满语称“额伦代”。即是行褂,长只到股,袖只到肘,行军或旅行,主要是骑马时穿在袍服之外。自王公大臣以下官吏、庶民皆可用之。乾隆(1736—1795)中傅恒征金川归,喜其便捷,名之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