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署合称。隋朝置,隶陇右牧,每牧置大都督、尉各一员,帅都督二员。
官名。①西汉景帝中六年(前144) 由典客改名(一说中二年已改)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又改名大鸿胪。参见“大鸿胪”。②西汉武帝太初元年由行人令改名,为大鸿胪属官,秩六百石。协助大鸿胪掌管安排诸侯王
官场用语。南朝时御史台诸职资望较低,士族高门多不愿任之。御史台又称南台,故有此称。《梁书·谢几卿传》: “天监(502—519)初,除征虏鄱阳王记室,尚书三公郎,寻为治书侍御史。旧郎官转为此职者,世谓
官名。即肴藏丞。
女官名。北魏置。视四品。见《魏书·皇后列传》。
宫苑名。五代后唐置,备游幸,及供进蔬果。设官不详。
即“环卫官”。
即“博尔赤”。
官署名。西汉属少府。蜀郡、广汉郡、泰山奉高、济南东平陵、南阳宛、颍川阳翟、河南郡、河内郡、怀县等处均置,各有专业分工,如制造兵器、日用器物或手工艺品。元帝时蜀郡、广汉郡工官制作金银器,一岁费用达五百万
官名。西晋置,属河南尹。官名,汉置,为郡县属吏,掌交通及修道架桥等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