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长史掾史

长史掾史

官名,此为长史和掾史二官的合称。长史为官府、军府的属吏之长,战国末年秦有此官,李斯入秦即任此职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乃拜斯为长史,听其计。”汉承秦制,西汉时丞相、太尉(大司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皆置长史,为事务长官。西汉将军府也置长史,为幕僚之长。东汉太尉属官有长史,掌诸曹事。司徒、司空的属官也有长史,其职与太尉之长史类同。将军府也置长史,有的还带兵,称将兵长史。两汉边郡也置长史,为太守佐官,出领边防兵。魏、晋、南北朝多沿汉制。唐代十六卫多置长史,掌判诸曹事。

掾史:1、掾史为一官。东汉大将军府、骠骑将军府置兵曹掾史,掌兵事;廪假掾史掌廪假,相当州郡诸曹中的掾。2、掾史为二官,汉朝州郡分曹办公,掌管一曹事务的正职称掾,副职称史,泛称掾史。汉代公府也分曹办公,掌管一曹事务的正职称掾,副职称属,泛称掾属,也有掾史属并设的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魏晋南北朝多沿置。3、元代的掾史,均为掌文书的官吏,非掌一曹事务。(见《元史·百官志》。参看“长史”、“掾史”条。)《后汉书·光武十王列传·刘苍传》:“及(显宗)即位,拜(刘苍)为骠骑将军,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,位在三公上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策命

    同“册命”。周朝天子对诸侯卿大夫封赏土地官爵的诰命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 “王命尹氏及王子虎,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。”《周礼·春官 ·内史》: “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,则策命之。”

  • 南京延津渡河桥官

    官名。金朝置。都水监属官。设于南京延津渡,管理、检查桥、船、渡口事务。有南京延津渡河桥管勾、同管勾之名目。官名。金置,属都水监。掌桥船渡口,讥察过往行旅、收支本桥诸物等事。其中讥察之事属南京留守司管辖

  • 长安东市令

    官名。西汉置于长安东市,属京兆尹,主管市政。新莽以长安为常安,东市称京,西市称畿,东市令为五均司市师。西汉秩比千石,东汉为六百石。官名,西汉置。汉在长安设东西两市,市令掌管市政和商业贸易,属京兆尹。王

  • 上坐

    ①僧官名。北魏置,北齐、隋、唐沿之。每佛寺置一人,由年长高僧担任,掌法事,位在寺主上。见《魏书·释老志》,赞宁《大宋僧史略》卷中《杂任职员》。② 又作“上座”,道官名。唐朝道教观宇中置。《大唐六典》卷

  • 尚衣

    官名。掌管帝王衣服。战国时有尚衣。秦置六尚,汉置五尚,都有尚衣。隋改尚衣局,属殿内省;唐宋沿置。元代尚衣属侍正府;明代设尚衣监,由宦官担任。参看《通志·职官四·殿中监》、《续通志·职官五·侍正府》、《

  • 检法

    官名。宋朝刑部、大理寺、御史台,户部、三司及各路提点刑狱司均设,掌检详法律。金朝户部架阁库、元帅府、大宗正府、御史台、左右三部检法司等官署亦置,员数不等,从八品。章宗明昌五年(1194)规定,女真检法

  • 尚书车部郎

    参见“车部郎”。

  • 闲舆卫

    爵名,汉武帝置,为“武功爵”的第二级,用来赏军功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请置赏官,命曰武功爵。”注:“《集解》瓒曰:《茂陵中书》有武功爵:一级曰造士,二级曰闲舆卫,三级曰良士,四级曰元戎士,五级曰官首,

  • 译官令

    官名。西汉属大鸿胪,新莽时改隶典乐。东汉省。官名,西汉置,东汉省。掌翻译官,主翻译。有丞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·典客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大鸿胪》。《汉书·儒林传·周堪》:“堪译官令,论于石渠,经为

  • 小匠师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匠师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职掌参见“匠师中大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