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给事中
官名。明清六科之主官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设六人,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科每科一人,秩正八品。建文(1399—1402)中改为正七品。掌侍从、规谏、补阙、拾遗、稽察六部百司之事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)沿设,满、汉各六人,每科满、汉各一人。掌发科抄,分稽庶政,注销各衙门文卷及给发敕书,赴任文凭,稽核奏销册,文武生童学册等事。康熊五年(1666)改称“掌印给事中”。
官名。明清六科之主官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设六人,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科每科一人,秩正八品。建文(1399—1402)中改为正七品。掌侍从、规谏、补阙、拾遗、稽察六部百司之事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)沿设,满、汉各六人,每科满、汉各一人。掌发科抄,分稽庶政,注销各衙门文卷及给发敕书,赴任文凭,稽核奏销册,文武生童学册等事。康熊五年(1666)改称“掌印给事中”。
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官名,改右侍禁置,为正九品武阶官,属小使臣。官名。宋置,详见“忠训郎”条。
蒙古语。汉译“大断事官”。蒙、元官称,札鲁忽赤之长。见“札鲁忽赤”。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统领遥辇帐所属之乣军,设详稳等职。官署名。辽置,属北面诸帐官,掌遥辇帐兵马之事,设官有遥辇乣详稳、遥辇乣都监、遥辇乣将军、遥辇乣小将军。
官名。宋置,见“提举市舶司”。
学官名。《汉书·平帝纪》记平帝元始三年(公元3年),王莽立学校于县、道、乡、聚。县、道、邑、侯国称为“校”,置经师各一人;乡称为庠,聚称为序,置孝经师各一人。东汉沿用此制,县学官多称校官,《隶释》一六
官名。东汉置,掌军中参谋、协调诸部。《后汉书·班彪列传下》: 明帝永元(58—75)初,“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,以(班)固为中护军,与参谋。”献帝建安十二年(207)曹操改护军置。魏沿置,四品,资重者可
官名。①春秋战国楚国最高官职,辅佐楚王掌管全国军政事务。秦末张楚政权亦置。② 县级行政长官别称。秦汉以来,一县之长称县令,元朝叫县尹,故合称令尹。清朝为知县别称。1、楚国的宰相称令尹,位居百官之首,掌
官名。辽置,初为契丹军事首领,始置于遥辇时期,由本部望族中世选,以领兵作战为其主要职责。其后权力逐渐增大,成为部族的政治、军事首领,太祖耶律阿保机即位前即曾为迭刺部夷离堇。辽建国后,夷离堇由朝廷从本部
官名。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。掌理管铜之事。库车及所属之沙雅尔各设一人,秩七品。
西汉末年,刘縯起兵反王莽时自称柱天都部。《后汉书·宗室四王三侯列传》:“齐武王縯字伯升……伯升自发舂陵子弟,合七八千人,部署宾客,自称柱天都部。”注:“柱天者,若天之柱也。都部者,都统其众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