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都事

都事

官名。隋朝始设,又称“尚书都事”。隋初改尚书都令史为尚书都事,置八人,正八品,为尚书都省处理日常事务的官员。掌文书收发,稽察缺失,监印给纸笔等事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,移其职属都司郎(即左、右司郎中),以都事分隶六尚书。唐朝尚书都省置六人,从七品上。职掌同隋。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尚书省设二人,正八品。掌点检案牍。金朝设于尚书省左、右司,为首领官,正七品。掌本司受事付事,省署案牍,兼管架阁库事。元朝设于中书省左、右司,以及行中书省、御史台、枢密院、行御史台、行枢密院、宣慰司等机构,秩七品,亦为首领官。掌案牍,上奏公事及管辖吏员。明朝设于都察院、五军都督府、留守司、各省都指挥使司、布政使司经历司下,正、从七品不等。掌收受文移。清朝于都察院设,兼用满洲及汉员,正六品,与经历同掌出纳文移。又于福建、河南布政使司各设一人,从七品,兼职库大使。


官名。晋和南北朝设尚书都令史及左右丞总知都台事,处理尚书省事务;隋改为都事,分别属于六尚书,领六曹事。唐朝沿用隋制,设尚书都事六人,负责收发文书、稽察缺失、监管印章等事。宋朝尚书省设都事三人,各部也设都事。金代在尚书省设都事,掌管日常事务,是事务长性质的官员。元代废尚书省,在中书省置左右司都事;此外于中央、地方主要官署都设都事。明初都察院、五军都督府、各省布政司、各省都指挥使司、留守司,均置都事。清朝只都察院设都事。见《晋书·职官》、《宋书·百官上》、《南齐书·百官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下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尚书省》、《宋史·尚书省》、《金史·百官一·尚书省》、《元史·百官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都察院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都察院》、《通典·职官四·历代都事主事令史》、《续通典·职官四·历代都事主事令史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宰衡掾史

    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。时王莽为宰衡,掾史为宰衡府诸曹长官,分掌本曹事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(莽)上书言:‘臣以元寿二年六月戊午仓卒之夜,以新都侯引入未央宫;庚申拜为大司马,充三公位;元始元年正月丙辰

  • 后宫监临内史

    女官名。南朝宋太宗泰始 (465~471)中置,负责后宫的监察事务,员二人,六品。

  • 五京留守行府尹事

    官名。辽置,属南面京官。辽有五京,各置留守司,以五京留守行府尹事,不单独设置府尹。上京留守行临潢府尹事,东京留守行辽阳府尹事,中京留守行大定府尹事,南京留守行幽都府尹事,西京留守行大同府尹事。圣宗统和

  • 克什哈番

    满语官名。又作“克食哈番”。汉名为恩骑尉,清朝世职之最后一等。

  • 金銮殿大学士

    官名。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三年(909) 改思政殿为金銮殿,乾化元年(911)始置一人,以崇政院使为之。官名。五代梁开平三年(公元909年)正月,改思政殿为金銮殿,至乾化元年(公元911年)五月,置大学士

  • 上海要港司令处

    官署名。南京临时政府设置,隶属于海军部。

  • 定胡将军

    将军名号。新莽置。时有定胡将军王晏,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杂号将军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王莽以王晏为定胡将军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
  • 部校

    官名,汉置,即部校尉的简称,详“部校尉”条。

  • 太极都将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李叔虎传》:“(叔虎)后兼散骑侍郎、太极都将。事讫,除高阳太守。”

  • 关人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守边境关卡,负责通报宾客来访的小吏。《仪礼·聘礼》: “乃谒关人。关人问从者几人,以介对。”守关之吏。《仪礼·聘礼》:“及竟,旃誓,乃谒关人。关人问从者几人,以介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