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辟田入仕

辟田入仕

在和平条件下使民以粮谷捐官的制度。秦在战国时即已实行此制,其用意在于劝农。《商君书·靳令》说:“民有余粮,使民以粟出官爵,官爵必以其力,则农不怠。”不过实际上纳粟拜爵在整个秦代,见于文献记载的仅有一例,即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所载:“四年(公元前243年)……十月庚寅,蝗虫从东方来,蔽天。天下疫。百姓内(纳)粟千石,拜爵一级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采地

    采地,即官员的封地,也称食邑或封邑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。”注:“师古曰:采,官也,以官受地,故谓之采。”

  • 邮传部统计处

    清末邮传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四年(公元1908年)设置,专掌船、路、电、邮四政及本部所管其余事项的统计事务。设提调二人,纂修八人,协修八人。处内分设总务、船政、路政、邮政、电政五科,以分理各项事务。

  • 鼓院

    官署名。宋朝有登闻鼓院,简称鼓院。掌受理官民建议和审诉的机关,详见“登闻鼓院”条。

  • 宣慰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明清都置。元代掌军民之务,分道掌管郡县,行省有政令则宣布于郡县,郡县有请求则向省汇报。见《元史·百官七·宣慰使司》。明承元制,在西南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官中置宣慰司,司置使,为土官中最高武职,从

  • 宣政郎

    武阶官名。宋政和六年(公元1116年)置,秩从七品。

  • 押运知州、通判

    官名。宋制,上供漕粮常以知州、通判押运。《宋史·食货志上三》载:“政和七年(公元1117年)立东南六路州军知州、通判装发上供粮斛任满赏格,自一万石至四十万石升名次减年有差”。

  • 明法掾

    官名。晋朝置,属廷尉。由通晓法令者担任。北齐亦置,属大理寺,员二十四人。官名。为法官之顾问,南北朝置。《隋书·百官中·大理寺》:“正、监、评各一人、律博士四人、明法掾二十四人。”《历代职官简释·明法掾

  • 左旅贲率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属官。统禁军旅贲上,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,下设左旅贲率中士、左旅贲倅长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
  • 留朝内诊脉医生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朝内医生的一种。员额九人,官阶为职同军帅。

  • 城门将军

    杂号将军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掌守城门。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莽闻之,大惧,乃拜其党亲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……城门校尉赵恢为城门将军,皆勒兵自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