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诸公

诸公

(1) 晋以相国、丞相、八公(太宰、太傅、太保、大司马、大将军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)、开府仪同三司合称诸公,多为优礼大臣的虚号(南北朝诸公与此相同)。诸公府置长史一人,西东閤祭酒、西东曹掾、户仓贼曹属各一人; 御属、閤下令史、西东曹仓户贼曹令史、门令史、记室省事令史、閤下记室书令史、西东曹学事各一人;司徒加置左右长史各一人,主簿、左西曹掾属各一人,西曹称右西曹;司空加置道桥掾一人。诸公加兵者,增置司马一人,从事中郎二人,主簿、记室督各一人;舍人四人;兵铠、士曹,营军、刺奸、帐下都督,外都督,令史各一人。诸公加持节都督者,增参军为六人,长史、司马、从事中郎、主簿、记室督、祭酒、掾属、舍人如一般加兵诸公之制。(2)南朝宋以丞相、太宰、太傅、太保、大司马、大将军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、开府仪同三司为诸公。公府属官有长史、司马、从事中郎、东曹掾、西曹掾、录事参军、记室参军、户曹参军、仓曹参军、中直兵参军(中兵曹、直兵曹合置中直兵参军)、外兵参军、骑兵参军、长流贼曹参军、城局贼曹参军、法曹参军、田曹参军、水曹参军、铠曹参军、车曹参军、土曹参军、集曹参军、右户参军、墨曹参军、共十八曹,参军不署曹者无定员,小府不置长流参军者,则置禁防参军。司空加置道桥掾。(3)南齐以太宰(赠官)、太傅、大司马(赠官)、大将军(赠官)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、开府仪同三司合称诸公。公府置佐,有长史、司马、咨议参军。诸曹有录事参军、功曹参军、记室参军、户曹参军、仓曹参军、中兵参军、直兵参军、外兵参军、骑兵参军、长流参军、贼曹参军、城局参军、法曹行参军、田曹行参军、水曹行参军、铠曹行参军、集曹行参军,共二十八曹。其府佐史则从事中郎二人,仓曹掾、户曹属、东西閤祭酒各一人,主簿、舍人、御属三者任置二人。地位加崇者,则左右长史四人,中郎掾属并增数。其未及开府,置府亦有佐史,员数减少,小府不置长流参军,置禁防参军。(4)梁以丞相、太宰、太傅、太保、大司马、大将军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诸公,陈沿置,并增置相国,并丞相、太宰、太傅、太保、大司马、大将军并为赠官。诸公开府者,其属官有长史、司马、咨议参军、掾属、从事中郎、记室、主簿、列曹参军、行参军、舍人等。司徒则有左右二长史,并增置左西掾一人。(5)北魏、北齐以三师(太师、太傅、太保)、二大(大司马、大将军)、三公(太尉、司徒、司空)、丞相、开府仪同三司合称诸公。公府各置长史、司马、咨议参军,从事中郎、掾属,主簿、录事、功曹,记室、户曹、金曹、中兵、外兵、骑兵、长流、城局、刑狱等参军事,东西閤祭酒及参军事,法、墨、田、水、铠、集、士等曹行参军,兼左户右户行参军,长兼行参军,参军,督护等员。司徒则加有左右长史。三公下次有仪同三司,加开府者,亦置长史以下官属,减记室、仓、城局、田、水、铠、士等七曹参军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礼仪使

    官名。唐朝玄宗开元十年(722)以他官知礼仪事,始称使,专掌五礼。天宝九载(750)始定置不改,亦称礼仪祠祭使,多以太常卿、六部尚书或侍郎充任。代宗大历五年(770)罢,事归太常,七年复置,德宗建中元

  • 经理司

    官署名。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北洋政府设置,属交通部。其职掌为:一、管理本部及所辖机关的普通和特别会计:二、监督、稽核所辖各机关会计;三、编制各种预算、决算;四、经理本部所负国内、国外债务;五、本

  • 巡城御史

    官名。又称“巡视五城御史”、“五城御史”。清朝京都五城察院之长官。中、东、西、南、北五城,每城设满、汉各一人,由科道官内简派,一年一更换。掌稽查地方,厘剔奸弊,整顿风俗。官名。明代以监察御史巡视皇城、

  • 一等侍卫

    官名。清朝侍卫中之第一等。武职正二品。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充任。掌宫廷宿卫及随扈皇帝之事。顺治元年 (1644)定制: 每旗二十人,共六十人。雍正五年 (1727) 始定,武进士一甲一名得授为此职

  • 善后会议

   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《临时约法》的非法议会之一。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十月,冯玉祥秘密回师北京,举行反直系军阀的武装政变,囚禁了总统曹锟,推倒了国务总理颜惠卿,并驱逐溥仪出故宫。北京政变以后,冯玉祥

  • 十二宫马群司

    官署名。辽置,属北面官。掌本宫所属马群。设官有侍中、敞使。

  • 指系在印柄上的丝带。依官爵品阶的高下,而用不同颜色的丝带作为标志。汉朝制度,皇帝、皇后用黄赤绶,黄、赤、缥、绿、绀五采(一说为黄、赤、缥、绀四采)、太子、诸王用纁朱绶,赤、黄、缥、绀四采; 相国用绿綟

  • 巡检使

    官名。宋朝置于诸州及沿边诸寨,路当险要处亦或置。又有都巡检使、同都巡检使、同巡检使等名目。掌巡检州邑、捕诘盗贼及查禁私贩茶盐之事,以閤门祗候以上至诸司使、将军或内侍充任。若供奉官以下及三班使臣任职,则

  • 小司金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金中大夫属官,佐司金中大夫、小司金下大夫掌本司事务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成为司金司次官。宣帝即位,复置六府

  • 夏卿

    ①兵部长官别称。因《周礼》以夏官司马掌兵,故名。参见“夏官”。②南朝梁太府、少府、太仆三卿的合称。③明初四辅官之一,即“夏官”。参见“四辅”。1、官名,为周朝六卿之一,即夏官司马,掌军政军赋(邦政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