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营副都部署
官名。宋朝初年,大军出征置。后避英宗赵曙名讳,改称行营副都总管。
官名。宋朝初年,大军出征置。后避英宗赵曙名讳,改称行营副都总管。
见“大理院推丞”。
官名。宋朝置为东宫属官,以内侍兼任。官名。宋置,见“左春坊”。
唐代铨选制度中一种打破年限制而选拨人才的办法。其科目主要有开元礼、学究一经,三礼、三传、一史、三史,明习律令等,与科举的科目相同。科目选由吏部主持,应试者必须是有出身或前资官,不限选数。考试合格者即予
官署名。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洪武二十八年(1395)置,设太监一人,正四品,左、右少监各一人,从四品,左、右监丞各一人,正五品,典簿一人,正六品,并置长随、奉御,均正六品。后改置掌印太监一员,佥书
官名。司徒府左西曹长官。参见“司徒左西掾”。官名。见“公府西曹”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《北齐书·慕容俨传》:“牒舍乐,少从尔朱荣为军主、统军,后西河领民都督。”
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拟百官、设后宫内职时置。诸房各置一人,位比五品敕吏。
“州牧”别称。州郡长官的别称。《汉书·朱博传》:“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,秉一州之统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刘焉传》:“焉睹灵帝政治衰缺,王室多故,乃建议言:刺史、太守,货赂为官,割剥百姓。以致离叛。可选清名
官名。明朝辽东煎盐提举司之副长官。佐提举掌司事。正八品。
官名。即司染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