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统军

统军

官名。①北魏置,统兵武官,位在军主之上,别将之下,其地位相当于南朝的军主。时又设有中统军、帐内统军等。北齐时引为“备身五职”之一。北周定为五命。隋朝从八品。②唐初秦王、齐王左右六护军府皆置,左一右一护军府五员,分领亲、勋卫及外军府兵,左二右二、左三右三护军府各减三员。左右亲事府各一员,正四品下,掌率左右别将,侍卫陪从。左右帐内府亦置,同护军府。③ 唐高祖武德七年(627),改“骠骑将军”府为统军府,骠骑将军为统军,统府内军士。太宗贞观十年(636),改统军为折冲都尉。④唐德宗兴元元年(784) 正月二十九日敕左右羽林、左右龙武、左右神武六军各置一员,秩从二品 (一说正三品),贞元十四年(798),左右神策军亦置,品秩同六军。⑤西夏置。元昊建国初于监军司内设,以党项贵戚豪右领其职。西夏语言为“遏暮”。


官名。唐代左右龙武军、左右神武军、左右神策军均有统军,正三品,为该军副长官,位在大将军下而在将军上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左右龙武军、左右神策军、左右神武军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房官学

    官学名。清康熙三十五年(公元1696年)设内监官学于蕉园,乾隆三十四年(公元1769年)改设于中海万善殿长房,掌教太监学习满、蒙、汉文字。设满教习二人,蒙古教习一人,并由内务府笔帖式教习汉字。参加学习

  • 省长

    官名。民国五年改各省巡按使为省长,为一省之行政长官。国民政府在军政、训政期内,设省政府委员会,置主席一人,委员五至七人,处理省政。二十五年宣布的《中华民国宪法草案》中规定省政府设省长一人,任期三年,由

  • 官名。殷朝始置。西周沿置。主田猎及领兵征伐。《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》第二八一片: “戊子卜, 宾, 贞犬��族裒田。《员鼎铭》: “王兽(狩)于昏献,王命员执犬

  • 彍骑

    唐代府兵番上制度废弛以后一种代替府兵番上的募兵。参见“十六卫”。

  • 注差

    任官制度。明朝户部十三司官吏三差之一。凡由吏部选授,则为注差,由户部疏名上请,则为题差,本部札委则为部差。任期为三年、一年或三个月。

  • 雍太祝丞

    官名,也写作“廱太祝丞”,西汉置,为雍太祝令之副,在五畤祭祀时助令迎送神等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常》,参看“雍畤”条。

  • 县帅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齐国野鄙中的遂以三乡为县,置县帅以管理之。参见“乡帅”。

  • 邑君

    1、封地为邑的受封女子称邑君。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“其子孙虽在髫龀,男皆封侯,女为邑君。”2、邑令的别称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四夷国王,率众王,归义侯,邑君,邑长,皆有丞,比郡、县。”

  • 边候

    官名。春秋时吴国置。负责边境侦察敌情的小吏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 “子胥出走,边候得之。”

  • 尚书中兵郎

    参见“中兵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