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元朝置。中都威卫使司长官,秩正三品。下设副使、佥事等职。
清朝地方士绅对州县官之尊称。
官名。见“司宾寺”。
官名。清末资政院副长官。宣统二年(1910)置。初为二人,三年改为一人,由三品以上大员内特简。掌佐理全院事务,会议时为副议长。总裁有事故时,代理其职权。官名。清末置,为资政院的副长官。见“资政院”。
官名。突厥阿史那氏别部大臣,世代为其官而无员限。
官署名。元顺帝至正十三年(1253)设,专掌皇太子扈卫,隶詹事院。秩从四品。设指挥二员,副指挥二员,知事一员。明太祖洪武三年(1370)于诸王府置,掌王府侍卫仪仗。设仪卫正、副各一人,司仗六人。四年,
官名。汉、晋有之,例由令长自辟署。隋炀帝时,诸县始遍置。唐朝赤县置二人,其他县置一人。初以流外人充任,高宗时始定为品官,任上县者,正九品下。负责勾稽县署簿籍,纠正县内非违。北宋太祖开宝三年(970),
① “长流贼曹”省称。② “长流参军”省称。
官名。辽置于亲王内史府,掌参议府事,属南面王府官。
宫廷给使名。辽置,属本班局。见“著帐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