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咨议局
官署名。清末置,是地方议会性质的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(公元1907年)清廷筹备立宪,于九月通谕设立各省咨议局。次年六月,宪政编查馆奏定《各省咨议局章程》,由上谕通令各省迅速举办,到宣统元年(公元1909年)九月,各省咨议局宣告成立,并开始召集会议。会议的组成人员为议员。凡本省应兴应举事件,预算、决算、税法、公债,以及应担负义务等,均在议论范围之内。当时当选的议员多为各地资产阶级、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中要求改革的人,咨议局成为要求政治改革的讲坛。
官署名。清末置,是地方议会性质的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(公元1907年)清廷筹备立宪,于九月通谕设立各省咨议局。次年六月,宪政编查馆奏定《各省咨议局章程》,由上谕通令各省迅速举办,到宣统元年(公元1909年)九月,各省咨议局宣告成立,并开始召集会议。会议的组成人员为议员。凡本省应兴应举事件,预算、决算、税法、公债,以及应担负义务等,均在议论范围之内。当时当选的议员多为各地资产阶级、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中要求改革的人,咨议局成为要求政治改革的讲坛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属太子左、右卫坊,下统太子骑官备身副都督、太子骑官备身五职、太子骑官备身等,掌东宫骑官,负责侍卫。从四品。
官名。东汉、三国魏、蜀、晋朝置,西曹低级官吏,位低于属,掌文书等。官名,东汉置,位低于掾、属,掌文书等。三国魏、蜀和晋沿置。
官名。唐高宗龙朔年间有此官,属奉舆局,掌执伞扇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尚辇局》注。杂任职名。唐置,属殿中省尚辇局,掌执伞扇等杂供奉之事,员额六十人。
妃嫔号。北齐置。《北齐书·后主纪》:“拜弘德夫人穆氏为左皇后。”
官署名。明朝于内廷之中设,掌一应选婚、选驸马、诞皇太子女、选择乳妇等事。设提督太监一员,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或秉笔太监兼摄之;又设掌司、写字、管事、长随等,无定员,皆以宦官为之。明代宦官衙门司礼监的附属机
官名。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,门下省置,员三人。哲宗时增为四人。南宋时,定为正八品。分掌门下省诸房公事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 属文类科目。大历六年(公元767年)诏举,郑珣瑜等人及第。
使职名。唐僖宗广明 (880—881) 中为堵截黄巢西进所置各路统兵官,齐克让为汝、郑把截制置都指挥使,张承范为把截潼关制置使。其后,偶有设置。
官名。参见 “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”。
见“育胄馆”。清末培养外交人才的专门学校。光绪三十二年(公元1906年)闰四月置,属外务部。设提调、帮提调各一人,由本部司员内选派。文案一人,办理一切文牍;支应一人,办理一切经费收支;庶务一人,办理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