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监掣同知

监掣同知

官名。清朝管理盐务之官员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)始设。后定员额,山西、河东、两淮、淮南、淮北各一人。正五品。掌掣盐政令。


官名,清设此官,属两淮盐政,专掌抽查检验盐斤之事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三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书籍库

    官署名。清朝置,掌贮藏图书典籍,属礼部。由礼部堂官委任所属司员管理库事,无定员。每届顺天府乡试、会试之期,将钦颁书籍送考官检阅,事毕取回库存。宣统三年(1911)改隶典礼院。

  • 保办公处

    保的办事机构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依照民国二十八年(公元1939年)九月十九日公布的《县各级组织纲要》的规定,乡(镇)之内编制为保甲,每保以十甲为原则,不得少于六甲多于十五甲。保设保办公处,置保长、副保长

  • 群牧使

    官名。北宋真宗咸平三年(1000)群牧司置,以两省以上官充任,不常设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群牧司并入太仆寺,使名遂罢。辽朝七处群牧司皆置使。金朝从四品,位在提控诸乌鲁古之下。官名。见“

  • 参议院交通股审查委员会

   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的常任委员会之一。设委员长、理事各一人;委员,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为十一人,七年(公元1918年)减为七人。掌审查交通事项。

  • 中使司

    官署名。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改各公主府家令司而置。设司正一人,司副一人,以宦官充任。

  • 辨验筋角翎毛等官

    官名。元置,属武备寺,员额二人,掌对于制造箭矢的原料筋角翎毛质量的判别。

  • 典农令

    官名。北齐、隋置。见“典农署”。

  • 南面边防官

    辽朝职官类名。属南面官,大多设于与宋交界处,为防宋而设。如易州飞狐招安使司、兵马司、招抚司,西南面招安使司,五州都总管府,山后五州都管司,五州制置使司,三州处置使司,霸州处置使司等。

  • 陶工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考工记》说:“陶人为甗、盆、甑、鬲、庾。”北周置陶工中士,正二命;陶工下士,正一命。掌罇、彝、簠、簋等器的制造,属冬官府司土中大夫。

  • 典仪副

    官名。明朝于各王府典仪所分置,各一人,从九品,佐典仪正掌陈仪式。嘉靖四十四年 (1565)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