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使司
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食盐产销。秩正五品。在产盐地分设山东、宝坻、沧、解、辽东、西京、北京七司,下辖盐场。各司都有自己的行盐地面。置使一员,正五品; 副使一员或二员,正六品; 判官三员,正七品。下设管勾、同管勾、都监等。
官署名,金朝置。金朝在山东、宝坻、沧州、解州、辽东、西京、北京七处设盐使司,掌干盐利以佐国用。每司设使一员,正五品,副使二员,正六品。判官三员,正七品。管勾四至二十二员,正九品,分掌诸盐场发买收纳恢办之事。同管勾五员,都监八员,知法一员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》。
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食盐产销。秩正五品。在产盐地分设山东、宝坻、沧、解、辽东、西京、北京七司,下辖盐场。各司都有自己的行盐地面。置使一员,正五品; 副使一员或二员,正六品; 判官三员,正七品。下设管勾、同管勾、都监等。
官署名,金朝置。金朝在山东、宝坻、沧州、解州、辽东、西京、北京七处设盐使司,掌干盐利以佐国用。每司设使一员,正五品,副使二员,正六品。判官三员,正七品。管勾四至二十二员,正九品,分掌诸盐场发买收纳恢办之事。同管勾五员,都监八员,知法一员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》。
官制用语。即奏举。宋朝高、中级官员推荐京朝官或选人充任某种差遣,并担保其胜任,称保任。若被推荐人任职期间有违法或失职,举主亦须受罚。宋代荐举官员的方式之一。即“奏举”,见该条。
官名。辽置,属北枢密院,与北院右中丞同为总知中丞司事的佐官。见“北枢密院中丞司”。
官名。唐高宗显庆元年(650) 端尹 (詹事) 府始置,员二人; 龙朔二年(662) 改隶桂坊,置三员,职比侍御史。咸亨元年(670) 依旧二员,隶詹事府,正七品上,掌纠劾东宫宫僚及率府之兵,太子监国
清代职役名。掌一图征催之役。见“都图”。
官名,汉置,为司徒府户曹长官,掌民户、祠祀、农桑。参看“司徒”条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刑部司长官,掌杖、鞭、徒、流、死五刑的判决与执行。下设小刑部下大夫、小刑部上士、小刑部下士以佐其职,领司刺上士、乡法上士、遂法上士、稍法上士、县法上士、
官名。南朝梁置,有丞。西晋有中黄藏、左藏、右藏令,管理金帛库藏,皆属少府。东晋以后不置。至梁始置此职,属少府卿,左、右藏令则属太府卿。陈沿置。隋则沿北齐制,称黄藏令。
官署名。清末民政部警政司所属四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巡警职制,考核巡警官吏,管理消防、风俗、交通警察,并稽查外国来华人员。置员外郎一人,主持科务。
官名。辽朝南面京官。亦称上京城皇使,为上京皇城使司长官。
官署名。清朝礼部主客清吏司所属机构,分办本司事务。参见“主客清吏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