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登闻鼓院

登闻鼓院

官署名。宋真宗景德四年(1007)改鼓司置,设判院官二人,以带职朝官或卿监充任。凡官吏士民有诉冤枉,皆受其词而上于皇帝,藉此通达民情。辽景宗保宁三年(971)置,设登闻鼓使为长官,属南面官。金朝掌奏进告御史台、登闻检院所断不当之事,设知登闻鼓院、同知登闻鼓院事各一员。元初亦置,后废。清朝置登闻鼓厅,职掌同鼓院。参见“登闻鼓厅”。


宋朝设立的受理官民建议和申诉的机关;其长官为判登闻鼓院事。属司谏、正言。《宋史·职官志》说:“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。凡言朝政得失、公私利害、军期机密、陈乞恩赏、理雪冤滥,及奇方异术,改换文资、改正过名,无例通进者,先经鼓院进状;或为所抑,则诣检院。”见《宋史·职官一·登闻检院》。

宋朝的登闻鼓院是由唐朝的“登闻鼓”发展来的。唐朝在东西朝堂分置肺石和登闻鼓,有冤不能自申者,立肺石下的,左监门卫奏闻,挝登闻鼓的右监门卫奏闻。见《历代职官表·历代职官简释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骑官备身幢主

    参见“太子骑官备身五职”。

  • 郡少府史

    郡门下吏名。郡少府始见于《汉书·文翁传》:“减省少府用度。”颜师古注:“少府,郡掌财物之府,以供太守者也。”可见少府为郡国的内府,其财物供太守私家用度,正如中央少府之于皇帝。郡国少府领于功曹,设少府史

  • 宝泉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设的负责铸造钱币、印制交钞的官署。见《元史·百官八·诸路宝泉都提举司》。

  • 襄威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北魏置,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(499)定为从六品上。可作为士族的起家官。《魏书·崔挺传》:“(崔朗)以军功起家襄威将军、员外散骑常侍。”隋初列为散号将军,正八品下,炀帝大业三年(607)

  • 东曹掾

    官名。西汉丞相府、东汉三公府属吏,主东曹,职掌二千石长吏选择迁除。东汉秩比四百石。三国两晋公府沿置。两晋末以参军代之,秩四百石,后罢。十六国亦多置。官名。西汉丞相府,东汉三公府皆置。汉朝公府办事分曹,

  • 断官

    即“详断官”。

  • 都大将

    武官名。北魏时军镇的主官,多以亲王或鲜卑族人为之,例加将军之号,持节统军,镇摄一方,兼管民事。

  • 益政院经筵讲官

    官名。金置,为益政院官员。金哀宗正大三年在内庭设益政院,以学问该博、议论宏远者数人兼经筵讲官,每天二人上值,备顾问,讲《尚书》、《通鉴》、《贞观政要》。名为经筵讲官,实为内相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·益政院

  • 夷微卢烝

    官名。西周设置,见《尚书·立政》。“夷”、“微”、“卢”是当时的一些服属于周的落后部族,“烝”是他们的君长。

  • 司钟磬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钟师置,北周沿置。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,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,改大司乐为乐部,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。掌钟、磬的演奏,下设司钟磬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