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王后

王后

简称“”。周朝天子的配偶。后宫女官之长。《周礼·天官 ·内小臣》: “内小臣掌王后之命。”


1、国君。古代国君称后。王和后都是指国君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:“王后维翰,王后烝哉。”传:“后,君也。”

2、天子的正妻。周朝的国君称王,其正妻称王后。《礼记·祭统》:“是故,天子亲耕于南郊,以共齐盛;王后蚕于北郊,以共纯服。”

3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王者,其正妻也称王后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孟姚甚有宠于王,是为惠后。”

4、汉朝皇子封王,其正妻称王后。《汉书·高五王传》:“ (赵王)友以诸吕女为后,不爱,爱它姬。”“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(恢)后,王后从官皆诸吕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规运提点所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五品。顺帝至元六年(1340),改原属太禧宗禋院之会福、崇祥、隆禧、寿福四总管府及隆祥使司为规运提点所,又增设万宁提点所,均隶宣政院。

  • 同主管左春坊事

    见“同主管右春坊事”。官名。宋置,见“左春坊”。

  • 左讲经

    官名。明清僧录司之官员。分掌天下释教之事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设,一人,正八品。清康熙十三年 (1674) 定设一人,亦为正八品。依例升迁右阐教,缺出由右讲经升补。

  • 行人司司副

    官名。明朝行人司副长官,左、右各一人,从七品,专掌奉节出使诸事。

  • 督标

    清代由总督直辖的绿营兵。见“绿营兵”。

  • 计偕

    秦汉公文习惯用语。有两种: 一为上计吏所偕之物,如地方产品、地图之类; 一为随上计吏同赴京师之人,多指郡国选举的文学、儒生等,得享受所经郡县传舍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照顾。晋朝沿用此制。1、汉朝郡国每年由‘

  • 军功

    官制用语。唐宋武官出身之一。凡士卒在战斗中亲冒矢石、斩获敌首、身受重伤、退敌解围及运粮守城、进筑把隘等,有功而授官职者,称“军功”出身。

  • 六郊州长

    王莽增河南属县满三十,分为六郊州,每郊州置长一人,各掌五县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
  • 典竹匠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。见“军中典官”。官名。太平天国置,掌造竹器。分设于朝中与军中,朝中的为天朝典官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;军中的为各军典官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监军。

  • 丞尉

    战国秦国县丞和县尉的合称。官名合称,即丞和尉。丞指郡丞和县丞,为郡、县的副长官,助郡守、县令掌理政务;尉指郡尉和县尉,其位次于丞,掌兵事及治安。贾谊《新书·宗首》:“彼自丞尉以上,遍置其私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