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海关

海关

税关名。清康熙二十四年(公元1685年)开放海禁,设江、浙、闽、粤四海关。鸦片战争以后,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夺取了中国关税自主权,海关行政管理权和关税收支权等,使海关长期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种工具。其内部机构和人员的编制也很特殊,既不同于中国政府的一般机构,也与各国不一样,具有半殖民地机关的典型特点。清代后期,海关机构由两个部分组成:第一部分是征税部,又称税课司,由税务司主管,相当于各国关税行政部分。职员分内班、外班、海班三种。内班相当于各国的管理部,外班和海班相当于各国的监视部。第二是海事部,又称海政局,本部设于上海,以巡工司主管,专掌海事行政及各种工程事务。其地方机构分为港务、灯塔、巡船三班,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工程事务由海事部分出,成立工务部,又称工程局,为海关的第三个组成部分,由总营造司主管。海关三部,人员以征税部最多,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。华洋员职中,又以华员人数为多,均属低级位置;洋员占据高级职位,包括二十多个国籍,其中英国人约占一半。待遇方面,洋员高出华员至少七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选授

   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乃官缺补授方法之一。指依照月选之制补授官职之例。京官郎中以下,除题缺、调缺、拣选缺,考选缺外,皆依月选之法授官。外官道以下,除请旨缺、题缺、调缺、拣选缺、佐杂要缺外,亦皆依月选之法

  • 复工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诗经·大雅·緜》说:“古公亶父,陶复陶穴。”意思是古公亶父有窑一样的地室、窑一样的洞穴。复通覆,孔颖达说:“《说文》云,覆,地室也。覆者,地上为之,取之于土,复筑而坚之。”北周置复工中士,正二

  • 外府少卿

    官名。即太府少卿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,咸亨元年(670) 复名太府少卿。

  • 杂途

    清朝官吏出身之一种。又称“异途”。详“出身”。

  • 毡毯副使

    宋朝武阶官名。宋初属东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七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阶官名,废。

  • 将军府

    1、指将军的治所和幕府。汉朝将军位比公者四: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。汉制,位同公者开府,府员有长史、司马各一人,秩千石,司马主兵,如太尉。从事中郎二人,六百石,取参谋议。掾属二十九人,令史

  • 木工

    官名。主管竹木器具制造。一说为殷朝官名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 “天子之六工,曰土工,金工,石土,木工,兽工,草工,典制六材。”郑玄注: “此亦殷时制也。”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将此官所司分成七类,各设官

  • 资政院

    官署名。清末中央咨议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宣布增设,次年设总裁筹办。宣统二年(1910)正式成立。掌议决国家预决算、税法、公债、法律(宪法除外),并其他奉旨交议事件。宣统三年九月,短时代行议会

  • 左厩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驾部中大夫左厩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汉缺

    清朝官缺之一。亦称汉官缺。指为具有汉族籍身分之官员而专设之额缺。凡内外官缺中,除宗室缺、满洲缺、蒙古缺、汉军缺、内务府包衣缺之外,皆为汉官缺。在京官缺,汉军司官以上得用汉缺。在外官缺,满洲、蒙古、汉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