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水部郎中

水部郎中

官名。魏晋南北朝与“水部郎”互称,为尚书省水部曹长官。唐朝定置为工部水部司长官,从五品上。高宗、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川大夫、司水郎中,旋各复旧。虽有职掌,闲简无事。渤海国置为右六司支司中水部长官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,表示品级俸禄,无职事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,从六品。辽、金、元不置。明太祖洪武六年(1373)复置,正五品,二十九年改名“都水清吏司郎中”。


官名,三国曹魏始置水部郎,掌水道工程舟楫桥梁等政令。其后历代多沿置,但官名总变,唐、明仍称郎中,但不属水部,而属工部。参看“水部”、“水部郎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籍坊狱

    监狱名。北魏于京师置廷尉、籍坊二狱。《魏书·孝文纪》记“太和四年(公元480年)四月乙卯,幸廷尉、籍坊二狱。”

  • 土州同

    文职土官名。清制,云南省置三人:永北厅属顺州一人,镇南州一人,姚州一人;广西省一人,置于东兰州。

  • 集贤殿侍读学士

    官名。唐设集贤殿书院,置侍读学士,备皇帝质问史籍疑义。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集贤殿书院》:“(唐)玄宗尝选耆儒,日一人侍读,以质史籍疑义。至是。置集贤院侍讲学士、侍读直学士。”集贤殿侍读学士,即集贤殿书院

  • 监当官

    官名统称。宋朝诸州粮料院、钱监、监仓、监盐、监酒、监镇、作院、交引、库务、监门、监茶、监场、监务等官的统称。诸州、军随事而置,掌场务库藏出纳之事。征榷场务每年皆有定额,年终据其登耗予以奖惩。其课利所入

  • 太史局丞

    官名。即太史丞。

  • 下

    犹言办公室。古代三公开阁,郡守比古之侯伯,亦有阁(见唐赵璘《因话录》五)。阁通用。汉太尉之阁,犹言太尉办公室,郡守之阁,犹言郡守办公室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:“下及诸曹各有书佐。”

  • 都曹

    官署名。北魏前期置,属尚书省。设尚书为长官,协助尚书令、仆射综理尚书省各曹事务。多以侍中、殿中尚书、吏部尚书等官参、治、录其事。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时废。

  • 都统使

    使职名。唐肃宗乾元元年(758)置,以户部尚书李峘除都统淮南、江东、江西节度、宣慰、观察、处置等使,都统之号自此始,总诸道军事。德宗建中元年(780),以汴州节度使李勉充河南汴州、宋、滑、毫、河阳等道

  • 小掌朝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掌朝司次官,亦称掌朝上士,佐掌朝下大夫掌纠察朝仪及四方非法之事,并收藏臣民交纳的罚金及物品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罢。官名。见“掌朝下大夫”

  • 学土使

    使职名。唐朝内诸司使之一。玄宗开元二十六年(738)置学士院后,设中使以主院务,即学士使。昭宗天复(901—904)中,宦官韩全海等遣中使二员监学士院,为学士使,掌传宣回奏,并暗中监视皇帝与诸学士密议